以服務城鄉客戶為導向,積極推進金融產品、服務機制的創新,加快業務發展——這是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簡稱“武漢農商行”)品牌發展方向的戰略定位。成立4年多來,作為中國銀監會批準組建的全國第一家副省級省會城市農商行,武漢農商行已成功塑造出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優質品牌形象。
武漢農商行有200余網點遍布武漢城鄉,其中過半網點設立在農村。自成立以來武漢農商行就在各網點大力推進標準化服務,統一硬件設施標準配置,對各類物品實行定位管理,規范服務環境。通過對網點負責人、內管負責人、大堂經理、柜員、保安五類人群進行專業化培訓來規范網點服務行為,重點推進“開門迎客”、“八大流程”規范服務流程,力求讓農村群體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樣的金融服務。
武漢有1800余個行政村,由于基層網點不足,農民們面臨著“有錢難領”的尷尬處境。為此,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把終端設備送進村,讓便民服務快人一步,這是農商行深入農村服務,捕捉農民需求的一個縮影。2013年,農商行在村民集中的便利店、社區醫院、學校,斥資2044萬元鋪設助農取款POS機、自助存取款一體機、查詢機和全民付等設備,在武漢偏遠村鎮的金融服務空白區設立343個紅色惠民漢卡服務點,農民不僅在家門口就能取款,還可繳水、電、煤、通訊等生活費用,進行信用卡還款和彩票投注等,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生活。武漢農商行還專門針對農村客戶群體研發了“農民的手機銀行”客戶端服務,只要能發短信就能手機轉賬查詢。根據規劃,武漢農商行將在兩年內實現金融服務村村通。
為將政府惠民補貼的項目真正做好,武漢農商行將“惠民一卡通”系統開發列為“一把手”工程,作為服務地方和踐行群眾路線的頭等大事來抓。他們主動協調各行政代發委辦方,實現信息整合,將十幾張存折簡化成一張卡,惠民補貼全部發到這張卡上,群眾如果對卡上的資金流動存有疑問,可以查閱配套的對賬簿。為讓群眾詳細了解惠民漢卡的優點、取款渠道,農商行組織了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利用戶外顯示屏、流動宣傳車等多種形式,走街串巷入戶周知。惠民卡的推行,在培育和構建農村地區現代金融工具使用環境的同時,開辟了金融服務推動和促進武漢“四化”建設的新路子。
目前,武漢農商行圍繞“四化”方針,已累計信貸投入70多億元,激活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遠城區交通設施、農田水利、村村通工程、自來水、管網等信貸支持。他們先后支持黃陂區的盤龍大道、巨龍大道以及“黃陂木蘭八景”等工程,助力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他們還積極激活小城鎮建設,支持沌口、武湖、花山左嶺新城、石榴紅村以及盤龍城漢口北等地開發建設優美城鎮,對武漢市市二環線以內114個行政村改造進行了全面支持。
在客戶服務方面,武漢農商行打破了等客上門的傳統營銷方式,安排客戶經理在城區、郊區的主次干道、商業區、街道、市場、集鎮等地根據門牌號挨家挨戶上門拜訪,將金融產品、服務和知識直接送達客戶。據介紹,通過“掃街”式服務,武漢農商行已經累計扶持了1.89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4503家農業企業和342家農業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