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網站發布一則消費提示指出,有經營者用盲盒清庫存,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提醒廣大消費者勿盲目購買。具體提示如下: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費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裝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夠抽到自己心儀的商品,正是這種類似于抽獎的營銷策略,極易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欲望,成為當下吸引青少年群體消費的營銷方法之一。
由于各行各業商家都發現盲盒市場有利可圖,都希望來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飲、美妝、文具、圖書等諸多消費領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風”,消費市場上隨處可見盲盒的身影。有調查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將突破百億。

中消協認為,當前有的經營者產品本身并沒有過硬的競爭力,只想著蹭盲盒的營銷熱度;有的經營者將盲盒當做是“清庫存”的工具,贏得了眼前的利益卻丟掉了長遠的口碑。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經營者要切實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盒的基本屬性是商品,經營者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無論盲盒是按照正品銷售還是附屬品銷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經營者都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一方面,要保證產品來源可靠、鏈條完整,杜絕“三無”產品和仿冒品;另一方面,積極履行退貨、更換、修理等經營者義務,不得以“附贈品”“抽獎品”等借口免除應當承擔的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義務。
2、盲盒經營者應確保商品質量信息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盡管盲盒銷售中關于產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系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信息,如產地、成分、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存儲條件、安全警示、價格、“三包”等均應當充分告知,保證真實全面,不得作出虛假、夸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讓盲盒內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概率、分布方式等關鍵信息真實透明,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確保消費者知情選擇。
3、盲盒營銷應適度,不可過度營銷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誤導消費者沖動消費。目前盲盒銷售火熱,吸引了許多行業的經營者參與,企圖利用盲盒營銷獲取更大的帶貨量。但是,如果經營者不把精力放在提升主營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過度依靠盲盒營銷的噱頭誤導消費者沖動購買,用一些粗制濫造的產品糊弄消費者,只能產生短期的吸引力,會很快消耗消費者的信任感,損害自身商業信譽,遭到消費者的唾棄,企業難以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
同時,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有風險防范意識,保持理性的消費理念:
1、要認清風險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勿盲目跟風。消費者要認識到盲盒具有不確定性的本質,認清并防范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拆開盲盒既有可能因高于預期而驚喜,也有可能因低于預期而失望,不能只抱著投機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購買盲盒,不應過分沉迷,切勿跟風與攀比,要結合自身經濟能力、消費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智和冷靜,少一分盲目與沖動。
2、要保留購物票據等相關憑證,權益受損應依法維權。消費者在購買盲盒時,要盡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售后服務完善的商家進行交易,同時,還應注意索要和留存發票等購物票據、經營者廣告宣傳信息等作為事后維權的憑證。當自身合法權益受損時,要及時與經營者溝通協商,協商不成的可通過向市場監管部門、消協組織投訴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