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鴻社區市民中心在成華區投入使用,這也是該區第一個社區市民中心。四川創新社會發展與管理研究院相關社會學家稱,這是成華區構建全域市民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創新舉措。
社區市民中心
居民的生活港灣
記者在新鴻社區看到,裝修一新的社區市民中心面積約850平方米。包括便民服務站、文化服務站、殘疾服務站、老年日托室、健康咨詢和心理慰藉室、書畫體驗室、居民議事室以及市民學校等。成華區新鴻街道辦事處主任袁萬銀告訴記者,按照“一切為了市民”的服務理念,他們對原有的社區便民中心、社區公告服務站等服務網點進行了升級改造和功能整合,打造出了現在的市民中心。
社區市民中心除可辦理民政救助、社保服務、勞動就業、司法調解,開展社區文體、教育等活動,還提供居家養老、家政服務、設施維修等多項特色服務。便民服務站還設立“一卡通”收費窗口,安裝了pos機,讓居民不用走出社區就能刷銀聯卡支付手機話費和水、電、氣、光纖等費用。
三級服務體系
試點社區集約化服務
據了解,成華區三級市民中心定位和服務內容有所不同:區市民中心為街道、社區提供技術支持;街道市民中心承上啟下,健全完善服務、管理、監督職能;社區市民中心依托區、街公共資源和轄區自有資源,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最大限度地貼近市民需求,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產品。
3年內實現
區+街道+社區市民中心全覆蓋
據成華區規服辦主任孫紅介紹,該區今年將率先在二仙橋、青龍、保和、府青打造4個街道市民中心,啟動新鴻社區、八里莊社區、龍潭秀林集中居住區、雙林中橫路社區等12個社區市民中心建設。首批建成投入使用的有二仙橋街道、新鴻社區、秀林集中居住區3個市民中心示范點。
成華區民政局局長夏興志表示,根據成華區市民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2年啟動區級市民中心建設,并在50%的街道和社區完成市民中心建設;2013年完成區、街道、社區三級市民中心建設,覆蓋面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