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業務被層層“轉包”起糾紛 錢被凍結河南商家半年未收到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秦松
半年前客戶在商家的POS機刷卡后,商家竟一直未收到銀聯回款;查詢之后才發現,在河南省刷卡的錢款竟在廣州。昨前兩日,因此損失30多萬元的河南鄭州劉先生和幾名有同樣遭遇的同伴一起來到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銀聯網絡”)討說法,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款項竟然還牽涉到廣東元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元聯”)和一家江蘇公司,因存在風險而遭資金凍結。幾經周折,廣東元聯表示,將與廣州銀聯網絡進行協商,早日回款給商家。
商家為圖低費率辦了POS機
劉先生在鄭州萬客來附近經營一家食品批發行,去年7月份,在推銷員的推薦下,他以低費率辦理了一臺POS機。“當時他承諾上限費率只需35元,相比之前聽說的1%以上的費率,對我們這些批發商來說會省很多錢。”劉先生稱,他們在辦理POS機時并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只是提供了身份證和銀行卡號就很順利地辦了下來。
按照約定,客戶在POS機上刷卡后的次日,劉先生就會收到回款。這一切在去年11月17日前都進行得很順暢。然而去年11月18日,他卻未能收到前一天的回款,這些回款總計達30多萬元。
隨后,劉先生將此事反饋給當時的推銷員,推銷員又讓他向鄭州一家公司反映,而鄭州這家公司又把皮球踢到了廣州銀聯網絡。這一過程一等就是半年。前日,劉先生與三位有同樣經歷的商家一起來到廣州討說法。
“后來我了解到,跟我們類似情況的有上百家商家,涉及金額都超過千萬元了。”與劉先生同行的陳先生向記者表示,他也損失了幾十萬元,為此受損失的商家甚至還組建了一個“討債”群。
河南刷卡收單機構在廣州
在河南辦理了POS機,也在河南刷卡,為何問題會出現在廣州?劉先生告訴記者,因為錢在廣州。為了驗證這一說法,昨日他在記者見證下打通了中國銀聯客服熱線,并按照客服人員的提示隨機報送了一條去年11月17日的POS機刷卡信息??头藛T反饋這筆交易確實存在,收單機構為廣州銀聯網絡。不過,對于這筆錢究竟在哪,客服人員則表示無法查實錢是否已經回款給商戶,需找收單機構進行咨詢。
根據中國銀聯官方網站的介紹,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的業務類型包括終端(POS機)布放與維護、商戶拓展與服務和交易數據處理與接入,但其業務覆蓋范圍僅為廣東省。為何河南的商戶會與該公司有牽涉呢?劉先生告訴記者,經過他們了解,發現該公司將相關業務“承包”給了廣東元聯,而廣東元聯再在全國各地拓展業務,并在鄭州有了一家業務代理機構,經過層層“轉包”,最終賣給河南商戶。
“不知道后來什么原因廣東元聯和廣州銀聯網絡出現了債務關系,把我們商戶的錢給凍結了,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回款。”劉先生稱。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他們收到的回款短信也顯示為“元聯網絡代付”,與一般銀聯直接回款并不一樣。“后來我們知道買的POS機有問題,中間商進行了二次結算。”
說法
廣東元聯:實為一家江蘇公司違規拓展
昨日,記者聯系上了廣東元聯執行副總劉偉,他告訴記者,此事確實與元聯有關,但并非元聯所為,而是一家江蘇公司違規開展拓展。
“去年年初,這家江蘇公司通過我們與廣州銀聯網絡建立了聯系,并達成了拓展協議。但由于廣州銀聯網絡只認可我們,所以在簽約時這家江蘇公司用了我們的名義。”劉偉稱,該江蘇公司對外拓展時所用名義為元聯公司,在進行回款處理時也用了元聯的賬號,“他們用了我們一個對公資金賬戶,但是實際上錢并未落入我們賬戶,在進入賬戶之前,銀聯就已經將錢代付給各個商戶了。”
劉偉表示,雖然該江蘇公司與廣州銀聯網絡簽訂了協議,但并未嚴格執行僅在廣東省內拓展和不允許收單等要求,還將業務推向了全國各地。“該公司先從銀聯以商戶入網的名義拿了幾臺POS機,并分配給了子代理商,然后自己搞了個系統,將一臺POS機變成了幾臺。”劉偉稱,此舉產生了交易風險,元聯公司在去年11月中旬結束了與廣州銀聯網絡的協議,凍結了資金。
廣州銀聯網絡:應該可以盡快解決
那么,商戶們何時才能回款呢?“正常的話,需要該江蘇公司在6個月前就將錢墊付給商戶,但他們并沒有墊付,我們和廣州銀聯網絡都不知情,直到半個月前我們才知道。”劉偉表示,如果順利的話,最快有望在兩三天內回款,不過需要對客戶資料進行確認。
廣州銀聯網絡的說法與此類似。“我們需要先登記資料,以確認是不是我們的商戶,資料包括營業執照、法人代碼證、國稅地稅證明和法人身份證等。”廣州銀聯網絡市場二部總經理黃立堅表示,獲取的資料經核實后再查看交易明細,確認是否進行了交易且沒有清算。“我們正在按照流程走,應該可以盡快解決,但確切的時間點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