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咪表和移動POS機是道路停車智能化收費管理系統的兩大主要設備,咪表曾在90年代末和20世紀初風靡全國,國內先后有50多個城市推廣咪表停車管理收費系統,然而傳統咪表水土不服的癥狀相當嚴重,多地咪表設備被迫叫停。移動pos機是近兩年將城市道路停車管理和運營推向智能化、規范化的重要利器,正在以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那么,到底發展情況是如何的呢?在此,一卡通世界網匯總國內各省市地區移動POS機停車管理收費系統的推廣情況。
杭州
杭州也是較早在國內道路停車管理方面采用移動POS收費的城市,早在2008年7月,為避免原咪表收費的混亂、顧客缺乏知情權的情況出現,杭州市開始逐步將街頭的停車咪表停用,換成統一聯網的POS機,用市民卡或者城市通卡刷卡停車,停用原咪表IC卡。
上海
上海市于2011年初開始著手研究道路停車采用移動POS機收費工作,并于10月份起在原盧灣區范圍內的收費路段上試點運行移動POS機收費系統,截止2012年3月,移動POS機已經在盧灣境內全部31條收費路段,投用設備總量達到46臺。2012年6月,黃埔、徐匯兩個區的80條道路停車場投入使用127臺移動POS機,管理1341個停車位。
北京
2011年4月,北京市城中心區等重要區域路段的895個道路停車位試點推廣移動POS機刷公交一卡通付費。2012年5月,朝陽區東大路、朝外南街等10條大街的972個道路停車泊位加裝地磁感應器,開始實行自動計時、電子收費,市民可以刷牡丹交通卡或臨時停車卡繳費。
隨著試點成功,移動POS機收費系統在北京進一步推廣,朝陽、東城、西城三城區500多家分散式的道路停車場、4萬余個道路泊車位已全部加裝地磁感應器系統,并為收費員配發移動POS機,實現電子化收費和憑據打印。
重慶
2012年初,重慶各區展開甄選停車場試點移動POS機收費系統工作,以POS機計時、刷卡收費所取代人工計時、收取現金撕票等流程。POS機收費系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將要配發給收費人員的移動POS機,另一部分是后方的收費管理終端平臺。當車輛進入占道停車場點內,POS機上的攝像頭可以立即對車牌號進行掃描,車輛信息可以通過數據傳輸到后方的終端平臺,自動存入數據庫中。
當車輛準備離開停車點時,POS機可以自動打給車主留底清單。清單上將顯示出停車場點的名稱、車牌號、停放時間、收費標準、實際收費金額等一系列的信息。而車主實際繳納的金額,都是由系統根據車輛的停放時間精確到秒鐘,自動計算生成的繳費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