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和推動浙江省銀行業提高金融服務“三農”能力,浙江銀監局將2009年確定為浙江銀行業金融支農推進年,全面推動該省農村金融工作。
改革開放30年來,“三農”的內涵和外延已從傳統的、狹隘的“三農”發展成為“大三農”和“新三農”,主要表現為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推進了農村城鎮化、大量農民經商辦企業或外出打工帶來了農民轉型化,農村金融需求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大額化的特征。
盡管農業信貸投入正逐年增加,但農民‘貸款難、難貸款’問題沒有根本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仍然是最薄弱的環節。
“金融支持‘三農’,是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金融和‘三農’之間是魚與水的關系。沒有農村經濟的發展,就沒有農村金融的發展,更沒有涉農銀行機構的發展。”浙江銀監局局長楊小蘋表示,在我國經濟也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農村經濟改革發展是促使經濟全面回暖的一個重要方面。浙江將2009年確定為銀行業金融支農推進年,全面推動農村金融工作。
目前,浙江省已經逐步形成合作性金融、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新型農村金融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適度競爭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各大銀行加大涉農信貸投放
日前,農行瑞安支行成功辦理全省農行自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軌以來的首筆農戶聯保小額農戶貸款業務,與農戶現場簽定了總額300萬元的貸款協議,保證農戶春耕資金需求。這是該省銀行業加大涉農信貸投放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浙江銀監局了解到,2009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逐年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放,2009年涉農貸款增速高于2008年;其中涉農銀行機構2009年涉農貸款增速高于平均貸款增速。同時縣域銀行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年度反映的新增存貸比應高于60%;對法人機構,尤其是涉農貸款比重較高的機構,2009年有條件地允許適當突破存貸比。
“據我們了解,農行省分行今年全年計劃‘三農’貸款增量占全行貸款增量的50%左右,縣域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農發行省分行當年計劃投放支農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28億元;國開行省分行也計劃發放新農村建設及縣域貸款,預計全年余額新增43億元。”楊小蘋告訴記者,農行等銀行業還將繼續以生產經營戶和個體工商戶為重點,實施農戶小額貸款綁定,拓寬小額農貸的覆蓋面,確保小額農貸和農村消費貸款取得實質性進展。
放寬涉農服務市場準入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到2020年新農村建設新增資金需求總量為15萬億元左右。這樣龐大的資金投入,僅靠國家財政投入無法滿足,必須發揮金融的主渠道作用。
2009年開始,浙江將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試點,吸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經濟組織等投資入股。與此同時,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步伐也將加快。
據悉,目前浙江省內尚有157個鄉鎮沒有銀行服務網點,銀監局特別對農村地區進行傾斜,放寬涉市場準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地區設置網點。2009年爭取新設10家村鎮銀行;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2009年選擇2-3家探索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在金融服務空白地區試點設立貸款公司或農村資金互助社。
根據規劃,今年浙江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縣以下鄉鎮增設銀行網點(含自助銀行)200個以上、ATM機700臺以上、pos機1萬臺以上。
加快林權抵押貸款等涉農信貸創新
農民住房和農村耕地經營權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存量資產,但這塊資產由于產權不清晰長期以來一直無法進入流通領域。近年來,浙江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在農村金融市場摸索,溫州、嘉興、湖州等地探索性地開辦了農房抵押貸款試點。
“廣大農村地區‘貸款難’‘難貸款’現象并存,主要癥結在于抵押擔保問題。在農村,農民要貸款,但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物。2009年為此,我們在探索農村金融時會加快涉農信貸產品的創新。”
另外,作為林業大省,浙江已有安吉、遂昌等20家行社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共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311戶、3.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倍和1.6倍。楊小蘋表示,浙江省將積極穩妥地探索,確權登記后的農民住房和依法取得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抵押融資的有效途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