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衛健委、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2.0工作方案》,當中就指出要豐富就醫支付方式,推進完善就醫數字化,包括推進數字人民幣在醫療支付中的應用。《方案》更指出,2022年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深化醫療付費“一件事”:
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和醫保聚合支付終端的出現,也是為了簡化就醫環節,提升醫療付費效率,讓患者少跑幾趟,實現醫療付費“一件事”。
無獨有偶,在《方案》中也具體指出要完善智慧醫療使用渠道和推動模式創新。完善智慧醫療使用渠道包括在醫療機構自助機具、醫生診室、人工窗口和公眾號等渠道全面開通基于信用的無感支付服務。其中的醫療機構自助機具包括自助掛號機、醫保電子憑證應用終端等智能終端設備。患者可以通過掃描醫保電子憑證和人臉識別形式進行身份識別和醫療費用支付,無需再到繳費窗口排隊繳費,縮短就醫時間,優化就醫體驗。

而推動模式創新也包括推廣基于事前授權的無感支付模式。醫保電子憑證應用終端能根據就診人的身份聯動醫保賬戶,自動在繳費時在醫保賬戶扣費,實現醫療費用的醫保部分實時結算、自費部分默認由綁定賬戶進行支付,十分方便,就算忘記了帶醫保證也可以使用醫保賬戶和自費賬戶支付,真正實現無感支付和無感就醫。
另外,使用醫保電子憑證應用終端這種無感支付模式還可以推廣應用到住院、藥房購藥等場景,拓寬使用場景,全方面滿足市民就醫買藥的醫療需求,實現智慧醫療數字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