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全世界近7.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雖然我國目前糧食儲備可以保障14億人溫飽,但“珍惜糧食”本來就是銘刻在中華民族骨子里上的美德。于是,我國再次提出“節約糧食”和“光盤行動”的號召。
據統計,我國每天都有數以萬噸計的食物被浪費,每年丟棄糧食折合9800億公斤。據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稱,學校食堂、職工食堂、餐廳飯館和酒店都是“糧食浪費大戶”。
為此,不少學校政企單位也逐步采取各項措施減少糧食浪費。近日,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家里倡導,一律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在全國興起。
除了這些別出心裁的方法,黑科技也讓“節約糧食”這一號召得到更智能化的實施。南開大學就利用智能飯堂收費系統,對就餐人數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智能預測、備餐指導等。例如,智能飯堂收費機通過用餐數據可以知道,周末學生用餐人數會因為返家、外出也大幅減少,因此周末可對應減少42%的備餐。
針對疫情無接觸的需求,芯智勤智慧食堂管理更引入掃碼支付、刷臉支付、無人自助稱重計費的智慧食堂自助結算終端,實現無接觸點餐,減少因人員接觸所引起的病毒傳染風險。

只需按照喜好搭配菜品,選好分量,按需取餐,再放到智慧食堂自助結算終端,就能自動識別菜品、部分具備稱重收銀一體的智慧食堂自助結算終端更能精準稱量并計算應付金額,學生再通過刷臉支付或掃碼支付完成餐費支付。而學生用餐數據也能通過智慧食堂自助結算終端進行收集整理,反饋到后臺,幫助飯堂經營者更好了解學生對菜式的口味喜好、營養匹配、食材消耗等,從而更好管理飯堂的食材采購、減少庫存積壓、菜品創新等,通過優化,最終達到減少糧食浪費的目的。
部分飯堂采用的是提前訂餐制,也可以幫助飯堂提前預測要準備的食材分量,但如何將數據數字化,并確認訂餐人身份?帶人臉識別功能的食堂自助結算終端,結合軟件系統開發,就能通過刷臉確認學生當天是否已訂餐,更好確定用餐人身份和統計用餐人數。
通過智能化手段,讓“節約糧食”真正落到實處,通過智能收銀機和智慧食堂自助結算終端滿足學生個性化用餐需求,遏制糧食浪費,也有助于飯堂經營做好降本增效,從源頭上做到減少糧食,同時不影響學生用餐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