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谷歌應用市場上架了一款“健康碼演示”的APP,它可以隨時修改健康碼中的個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碼、居住地和健康碼狀態等。雖然APP本身也著明了這種虛擬“健康碼”只用作演示作用,不是真正的健康碼,但依然引起許多人對“假健康碼”的擔憂。
也有人提出疑問,這些虛擬“健康碼”既然是用于演示之用,那有沒有可能是一些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用作健康碼測試之用呢?

天波作為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的制造廠商,在日常測試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的掃碼能力時,也會用到虛擬二維碼。但據負責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的軟件工程師表示,一般在測試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時,都會使用虛擬二維碼來檢驗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的核驗能力,但虛擬“健康碼”都沒有對接平臺,沒法判斷是否真實有效,除非使用真正的健康碼來測試。所以這些虛擬“健康碼”也無法逃過健康碼核驗終端的法眼。
有醫院的護士指出,以往進入醫院需要測溫和出示健康碼,但有些病患自稱已出示過健康碼,硬要進入醫院。但每天進出醫院的人那么多,根本沒辦法記住他們是否已出示過健康碼。因此不少醫院也引入了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無需人手操作,一秒內自動核驗健康碼,并進行信息登記。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既可減少人際接觸,也能快速核驗健康碼。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本身聯動信息平臺,可以防止人工檢查無法發現的過期或假冒的健康碼,防止個別人蒙混過關。當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發現有人健康碼處于高風險狀態,則會及時提示醫院工作人員。

需要指出的是,健康碼跟支付碼一樣屬于動態二維碼,也就是說通過截圖等形式很難通過健康碼掃碼終端的實時核驗。動態碼的好處在于,當某地突然出現多個病例時,該地區的居住人群健康碼會自動變色,調整為中風險或高風險地區,有助控制疫區人員的流動,在一定范圍上規避了進一步傳播風險。
健康碼和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的好處在于,它簡化了核驗手續,不用靠人工收集、登記和核驗個人信息,將每個社區、每個場所的數據節點通過健康碼溯源核驗終端進行統一收集,并上傳云端數據庫,包括公安部、疾控中心等,不僅可以核驗每個人的疫情防控風險,也能進行溯源追蹤,方便快速鎖定高危人群,進行防疫處理,保障大家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