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互聯網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了《2019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2019年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這一年轉眼已近尾聲。刷臉支付的市場表現如何,未來市場又會走向何方?此份報告總結了一年來國內刷臉支付市場的發展概況,同時從用戶體驗與安全性出發,著力研究了刷臉支付落地的社會價值,對未來刷臉支付的應用發展作出了相應的預計判斷。

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下這份報告中的核心觀點。
2022年中國刷臉支付用戶規模預計超7.6億人
據《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刷臉支付用戶為0.61億,彼時刷臉支付仍處于技術萌芽階段,未形成大規模商業落地的布局。而進入2019年,隨著行業各方的積極推動,今年刷臉支付用戶有望增至1.18億人。
今年在刷臉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長期競爭已邁入了白熱化階段,銀聯也在10月底正式參與到這場角逐中。三方圍繞市場的激烈競爭,再加上央行屢屢將人臉識別支付列入官方規劃文件中。未來三年,刷臉行業必然會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22年將突破7.6億人。

分析師認為,隨著以支付寶為代表的典型平臺加大刷臉支付產品落地應用的投入力度,能更好滿足商戶、用戶對便捷度要求的刷臉支付方式得以快速推廣,覆蓋用戶將不斷擴大。
刷臉支付的社會應用價值
隨著人口紅利殆盡,移動支付增長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19年第一季度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同比增速首次迎來滑坡,在可見的天花板下,尋求新的附加價值迫在眉睫。而支付巨頭的動作也很明晰,在現階段,刷臉支付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除了顯見的使用優點以外,刷臉支付的應用價值更表現在它對于支付產業整體智慧化升級的推動。
第一是支付設備的智能化。如今的刷臉支付設備通過短短數秒的刷臉確認動作,就可以迅速捕捉消費者的動態數據,呈現消費喜好,為商家的推廣運營提供更有價值的畫像參照。在吸收了廣泛的C端消費者的數據基礎上,反哺給B端的商戶,為細分化的運營工作賦能,改進生產、營銷等流程,從而提升C端用戶的使用感。
第二是支付服務的智能化。刷臉支付可以在收銀場景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比如一鍵開卡、活動領券、關聯小程序等等,在與消費者對接互動的同時為商戶提供實現個性化服務的入口,使“支付即營銷”真正落地。
第三是支付風控的智能化。刷臉支付實際是生物識別技術與金融科技融合的成果。人臉既是支付手段,也是保障手段。未來可通過刷臉,引入反欺詐制度,實現消費者的信用風險管理等功能。
刷臉支付賦能商家經營發展
《報告》針對刷臉支付的商戶體驗進行了調研總結。其中數據顯示,刷臉支付的應用,對于商家日常經營的提升表現明顯。其中,刷臉支付對于顧客體驗提升最為明顯,分別有94.4%及89.6%的受訪商家表示在接入刷臉支付產品后,其商鋪顧客排隊效率及顧客好評均有所提升。盡管刷臉支付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其對于商家客流、營業額和總體競爭力的促進作用也開始逐漸顯現。

在廣泛商戶群體中,刷臉支付的引入,對于零售商超類型企業的效應最為明顯。線下眾多大型商超、便利店均已落地刷臉設備,在緩解客流擁堵、改善收銀效率上頗有成效。另外,自動售貨機企業和機構單位目前對于刷臉支付的覆蓋度也有顯著提升,尤其近段時間以來,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上紛紛引入了刷臉支付。

未來應用場景繼續拓展
隨著央行三年規劃實施落地,人臉識別技術迭代發展,5G大規模商用也近在眼前。綜合作用下,刷臉支付的應用和普及繼續提速。目前刷臉支付主要在零售及餐飲場景應用,未來隨著市場普及程度提高,其應用場景需要拓展至如出行、生活繳費等更多領域,以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
《報告》分析師認為,人體面部特征具有唯一性,該特點使刷臉支付的應用在未來有更大機會和需要身份驗證的領域結合發展。如公共政務、醫療、物流、交通等。刷臉支付和身份信息相結合,能進一步縮短用戶在這些領域的業務辦理以及交易付款流程,更好地便捷人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