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石基信息對外宣布,其旗下子公司石基商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公開摘牌的方式成功完成對海信智能商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57.75%股權的收購,繼續發力大消費領域。
此次股權收購金額約為4.62億人民幣,加之此前持有的25%股權,石基信息共持有海信智能商用82.75%股權,成為海信智能商用控股股東。
石基信息表示,通過控股海信智能商用,石基信息將能夠為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軟件用戶提供與軟件緊密結合優化的配套硬件,通過軟硬件融合更方便地對下一代云系統進行創新,并將創新成果向行業開放,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

公開資料顯示,海信智能商用為企業用戶提供軟件、硬件、咨詢、運維及各類終端產品等綜合信息化解決方案,產品覆蓋了商業軟件、商用收款機、金融支付終端等。外界的認知上,海信智能商用更像是一家偏向于硬件的終端生產廠商。
早在1989年,海信公司即開始致力于收款機系列產品的研發與銷售,在商用收款機、金融支付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去年底,有媒體報道海信智能商用還曾推出聚合支付平臺—海信HiPay,該平臺為用戶提供支付申請、支付通道、支付營銷、支付對賬等完整的支付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智能商用官網介紹稱“連續12年國內pos機品牌市場占有率第一,連鎖百強占有率超過65%”。
不過根據尼爾森發布的關于支付行業最新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亞太地區POS終端出貨量前10的公司里有4家的中國廠商,依次為新大陸、升騰、百富、艾創,并未出現海信智能商用的身影。(注釋:因聯迪被Ingenico收購,所以并未列入)

支付之家網查閱2016年的數據,前十名也未能發現海信智能商用的蹤跡。

或許是海信此前出貨量巨大,目前市場占有率仍然可觀,也或許是海信方面對POS機的定義與尼爾森有別。
在前幾年MPOS大熱的時候,海信智能商用也曾想進入并分一杯羹。
業內人士向我們介紹,在2017年6月份的時候海信智能商用還曾與持牌支付機構中匯支付簽訂過戰略合作協議。

巧合的是,協議簽訂沒多久就爆出了海信商用旗下一款MPOS產品存在安全風險被中國銀聯公開通報的消息。這一負面信息或多或少影響了兩家的合作進程。
為引導銀聯卡受理終端市場規范有序發展,銀聯組織曾開展了2017年銀聯卡受理終端抽檢工作,主要對市場實際布放終端進行抽樣檢測,驗證其安全功能設計是否與通過認證檢測的產品保持一致。
銀聯表示,青島海信智能商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HZ-M20款mPOS終端修改了安全設計,存在安全風險。
對此,銀聯認證辦公室已取消上述終端的銀聯卡受理終端安全認證證書,要求海信商用停止生產銷售上述終端,并于一年內暫停其同類新產品的認證申請。

除此以外,支付之家網在中國銀聯認證官網查詢銀聯方面最新發布的“通過銀聯卡受理終端產品企業資質認證的廠商列表”時,同樣未能查詢到海信智能商用的名字。

近年來,支付機構與終端廠商有互相滲透之勢。
2016年5月26日,新大陸發出公告稱公司將以現金方式合計作價6.8億元,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取得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并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切入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加速實現從硬件設備提供商到數據運營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新國都在2017年11月21日公告稱,公司以7.1億元現金收購嘉聯支付100%股權。新國都認為在央行對電子支付牌照審核趨嚴,進入第三方支付行業門檻進一步提高,幾乎不再發放新牌照的背景下,新國都可借此進入支付收單行業,這也是公司戰略轉型落地的重要一步。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終端廠商收購持牌支付機構的情況,也有支付機構或其關聯公司并購終端廠商的情況出現,就比如本次的海信智能商用。
石基信息旗下擁有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敏付科技。

石基信息完成收購海信智能商用以后,就同時擁有了終端廠商和持牌支付機構兩個可高度協同的資源,未來發展想象空間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