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適應這種需求,廣州一些大型超市也在不斷改變,以滿足顧客快速結賬的需求。
目前開展自助收銀的場所和方式越來越多,除了人工收銀可以多種支付方式外,一些超市也開設了包括支持支付寶、微信、儲蓄卡、信用卡等付款方式的自助收銀機;小程序掃碼支付再確認離場的掃碼支付機,甚至從進店開始到離店結賬一條龍一個APP搞掂。
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會長黃文杰認為,現在無人收銀除了在個別無人商店能直接感應物品外,超市或者百貨內還是要自己一件件掃碼支付,未來的大趨勢還是應該向人臉識別、自動感應商品離場自動扣款等更加方便的場景應用發展。比如亞馬遜的“Amazon Go”店內,消費者只要下載專屬APP進行綁定,挑選商品離店后自動扣款,徹底跳過了傳統收銀結賬的過程。
體驗自助收銀機:少排隊 省時
記者幾年前去美國旅行時,已發現當地的沃爾瑪等大型超市會有大約三分之一以上的收銀區域擺上了自助收銀機,消費者只需將商品的二維碼對著自助收銀機的掃描區,掃一件就可聽到嘀的一聲,屏幕上顯示出該商品的信息,陸續將所有商品的條形碼掃描完畢,確認無誤后就可自行刷信用卡扣款離開。在這個場景中,其實消費者自己就充當了收銀員的角色,而且由于自助收銀機基本不用排隊,所以多數人一般都會選擇自助收銀。一些中型超市或者藥店也擺上了多臺自助收銀機,整個超市收款的店員只有1到2個人。
現在廣州也有越來越多超市引入了自助收銀機,記者在中華廣場的Taste超市見到,收銀區域的自助收銀機多達6臺,支持會員儲值卡、微信、支付寶、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在購物高峰期,自助收銀機排隊人數比旁邊人工收銀臺前要少得多,節省很多時間。
有數據顯示,早在2009年,已有約10萬臺自助收銀機在全球范圍內投入使用;2014年,這個數字增加4倍以上。目前國內市場自助收銀機企業數量大約在50家,而且每年增長10%左右。截至2014年底,自助收銀機的保有量估計不足100臺,而2015年興起的需求量就超過1萬臺,伴隨著非銀聯市場的啟動,自助收銀的潛在市場還在進一步擴大。
體驗小程序掃碼支付:掃碼后用手機結賬
除了引入自助收銀機外,越來越多超市或者百貨也在試水更加便捷的掃碼支付方式。記者在客村地鐵站旁的沃爾瑪超市看到,其收銀區有一片“掃碼購”專用通道,在購買物品較少的情況下,只需先掃描“掃碼購”的二維碼進入微信小程序,然后通過小程序掃描商品的條形碼,就能在手機上顯示該商品的信息,結賬后和旁邊工作人員確認,最后對著一個電子屏幕上的掃描框滴下確認碼,即可完成整個付款過程離場。記者體驗下來,購買1~3件較小物品過程很快,不到1分鐘,但如果所購物品較多則這個過程還是不算太方便。
一些百貨商店也在試水自助掃碼支付。記者在正佳廣場的Hi百貨發現,內部有一小片被劃分成“SMART 無人百貨商店”,其中的物品均可自助掃碼購買,每個商品綁有一個標有二維碼的小牌,購買所需物品后只需手機掃碼支付完成即可離場,也不需要再跟工作人員確認獲得確認碼,購物過程更為順暢。如果顧客攜帶未付款商品出門,門口探測儀則會報警。友誼商店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暫時還沒有自助收銀系統,但也在研究和探索中。
體驗超市APP支付:
先下載 多優惠
也有超市希望能夠增加與顧客的黏性,讓顧客購物的過程在自己的APP內完成。記者體驗后發現,這種購物結賬方式更適合居住在某家超市附近的市民,經常購物的話不僅方便,還可以參與到商場滿減活動,購物更劃算。
比如卜蜂蓮花很早就嘗試讓顧客下載手機APP,購物后掃描對應產品的條形碼,然后通過微信或銀聯方式進行支付。由于不少顧客覺得專門下載一個超市的APP并不常用,卜蜂蓮花也及時轉變思路,推出其微信小程序,只要掃描小程序,即可自助用手機掃描商品、手機支付、自助打印小票,最后工作人員檢查小票和貨物即放行。
最近在廣州開設了首家門店的盒馬鮮生也建議顧客先下載其APP,然后用支付寶賬號登陸,即可完成注冊。進入APP后,可以領取多張滿減優惠券,購物滿一定金額在支付時獲得抵扣,體驗跟在網絡購物頗為相似。由于剛開業,不少顧客還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助支付系統,因此在自助收銀區每個屏幕前面都有一個工作人員協助顧客掃描物品上的二維碼。在確定物品無誤后,顧客在其APP內支付時輸入支付密碼即可完成扣款。
未來收銀:自助與人工并存
盡管自助收銀逐漸在普及,但不會完全取代人工收銀。比如在盒馬鮮生,盡管超市內大部分收銀區域都打出“自助收銀”,但目前每個自助收銀屏幕前還是安排有工作人員協助,另外還有工作人員不斷在場內舉牌提醒消費者,需要現金支付的可以跟他走。
記者也在某超市自助結賬區看到,有個顧客購買的生鮮物品條形碼有問題,掃描不成功,結果還是需要回到人工收銀通道排隊結賬。記者觀察到,為了節省顧客的時間,現在很多超市的人工收銀臺工作人員除了收銀外,還兼幫顧客購買的生鮮產品稱重,這個也是自助收銀機或者掃碼支付暫時無法完成的工作。
另外,自助收銀對于商家來說,也有一定的風險,還是會有個別顧客故意“漏掃”或者直接不掃碼離場。盡管超市出口有感應裝置,但仍可能有“漏網之魚”。有報道指出,由于部分顧客的“貪小便宜”行為,僅澳大利亞超市一年的損失就到達93億澳大利亞元。另外,澳大利亞的Coles超市近年還把可以在自助結賬柜臺付款的商品數量限制為12件,同時,自助柜臺還將安排員工看守。
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會長黃文杰表示,預計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自助收銀和人工收銀將會并行存在,并且越來越專業。雖然很多人會更傾向于自助收銀,但對于老人家或者不懂操作的顧客來說,超市和百貨商店還是應該著力改善購物的舒適度。據了解,陸續有超市推出30分鐘網上下單送達的服務,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