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智能POS在經過多年市場調教后終于火了。兩百萬臺的出貨量加上支付的入口、增值服務的載體,物聯網、大數據等標簽,儼然成為炙手可熱的風口產品。傳統POS大廠、謀求生態布局的互聯網企業及其他勢力紛紛入局,想從這個快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大量玩家和資本的涌入容易造成市場過熱,當出貨量超過市場增量時,將會造成產能過剩。而智能pos由于技術含量高,短期內很難通過創新建立差異化優勢,價格戰很可能會成為最終的競爭手段。因此,在朱凱申看來,18~19年可能會是個洗牌的時間。有實力的,真正想做好智能POS的企業才有可能存活下來,更多的企業將會被淘汰。
除此以外,另一個方向則是出海。不同于國內,海外市場是一個成熟且規范的市場,每個國家都有嚴格的準入機制。不僅限硬件,對整個團隊都需要有非常扎實的功底和技術經驗積累,才有可能撬動。過硬的產品、資質齊全、完善的服務體系、資金實力等,這些都是“走出去”的基礎。
不僅如此,對于國內智能POS廠商來說,出海毫無疑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高準入標準、產品迭代周期長、從業人員務實嚴謹等特性,制約了市場拓展速度。慧銀在出海方面有一定經驗,深知海外訂單的來之不易。通常情況下,一個項目少則一年,多則需要跟蹤了兩三年才能最終簽訂。在漫長的磨合期內,企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會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如果無法做到專注和堅持的話,很難熬到項目落地的那一天。

因此,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對于絕大多數廠商來說,無論是專攻國內還是選擇出海都不會是件輕松的事,甚至需要面對艱巨的挑戰和壓力。但機會也同樣存在,國內金融支付、互聯網、零售業加速革新,跨界融合,助推智能硬件快速發展。O2O、無人零售等創新場景為行業提供了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同樣,海外對中國創新、中國智造的認可度在不斷提高,也為國內商場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
慧銀作為智能POS的先驅,一直以來以推動行業變革和創新為己任,不斷探索基于智能POS平臺和技術的多場景應用,國內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就在上周,慧銀剛和三個重要國家的合作伙伴簽訂了億級訂單,為當地商業提供基于智能POS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助推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