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73.00 -2.34%]400億元入股浦發銀行[13.11 1.24%]后,雙方希望在移動金融領域打開合作局面,然而,在現有市場和監管環境下,無疑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
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向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遞交提案,呼吁加快發展移動金融、推動金融普惠,包括建議給予寬松的監管環境,允許商業銀行委托非銀行網點經辦或代理金融服務,例如:允許商業銀行和通訊運營商合作開展手機匯款、取現等業務;允許商業銀行借助通信運營商網點辦理手機匯款、取現業務等。
手機支付困境
“移動金融能夠借助無線通信技術和手機的高普及率,彌補商業銀行實體網點不足的問題,滿足邊遠地區民眾的金融需求。”吉曉輝認為,當前我國移動金融發展面臨體制和環境制約。
首先,市場尚待培育。受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習慣差異及宣傳普及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對移動金融服務優越性了解不夠,消費市場有待培育。另外,手機終端成本較高、界面操作復雜,也阻礙移動金融業務推廣。
其次,政策有待突破。目前銀行、電信分屬不同的監管體系,按監管要求,銀行無法借助移動通訊公司網點向客戶提供手機匯款、手機取現等業務。
“而國外成功的經驗表明,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利于促進移動金融業務快速普及發展。”吉曉輝表示。
再次,應用環境和配套設施不足。目前,移動金融在交通、教育、水電煤氣繳款等公共事業中的普及范圍較??;接受移動金融服務的廠家商戶尚待培養,終端POS機投放嚴重不足;客戶對移動金融的安全性尚存疑慮等。
吉曉輝所提的問題,也正是中國移動和浦發目前戰略合作所面臨的困境。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為手機用戶開發推廣手機錢包、手機金融軟件、手機支付安全解決方案等,并合作或探討公共事業繳費、充值結算、手機匯款等多項手機支付應用。
一位接近浦發的銀行人士分析,中移動擁有近5萬個網點,浦發在未來的網點規劃方面,希望實現網點資源的分享。但雙方合作開發的產品,例如借助移動網點向客戶提供手機匯款、手機取現等業務,可能與現行監管要求相悖。
上述人士透露,由于移動金融領域存在諸多爭議,央行支付結算司、工信部、銀聯、運營商等在去年下半年曾討論過手機支付標準和商業模式的相關問題,但目前未有統一意見。
呼吁政策突破
對此,吉曉輝提出三條建議,除了加大對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移動金融業務支持力度,他認為要創造寬松的監管環境,實現手機匯款、取現等方面的政策突破。
他表示,手機匯款、取現業務是移動金融的基礎內容,在邊遠地區民眾和外出務工人員中市場廣闊。為使其享受便利、低成本的金融服務,減輕商業銀行網點不足的服務壓力,建議允許商業銀行委托非銀行網點經辦或代理金融服務。
同時,建議考慮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試點開辦面向農村用戶的手機小額信貸業務,探索并逐步推進全國金融普惠進程。
吉曉輝還建議,要加強配套建設,降低移動金融運營成本。例如通過市場推動,政府引導,大力推廣移動金融的行業應用,比如交通、教育、水電煤氣等公共事業繳費的應用;還要鼓勵運營商、銀行機構和其他第三方公司積極布設pos機等商戶受理終端,為移動金融營造良好的商業應用環境等。
據記者了解,在目前的監管環境下,運營商還不能參與布設POS機等終端。
“收單環境需要改善,Visa全球有三千萬受理點,目前我國才兩百萬,原因是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按照7:2:1分成,銀行不愿意布POS,還不愿別人布POS,這個商業模式不合理。”上述銀行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