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保銀行業穩健運行的前提下,近年來,銀監會因勢利導,穩步推進農村金融市場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在機構設立上,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鼓勵引導各類資本設立村鎮銀行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395家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其中村鎮銀行349家,貸款公司9家,農村資金互助社37家;在股權投資上,與時俱進地放寬了投資金融機構的資本地域限制,鼓勵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支持異地股東投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經營地域上,允許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支持符合條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跨區域設立縣域分支機構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持股比例上,適當提高了自然人和法人對縣域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
家住四川山區,在北京打工的農民李菊芝告訴記者,以前她所居住的鎮子沒有銀行,辦事需走很遠的山路,來回耽誤一天的功夫。近兩三年,她每次回家,都可以看到家鄉金融網點的增多,這為她將打工掙來的錢匯回家增添了更多選擇。根據統計數據,2009年6月末,全國有2945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服務,占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總數的24%。這些鄉鎮的農民群眾難以方便地享受基礎金融服務。為解決這一問題,2009年10月,銀監會專門組織在貴州省召開會議,組織進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明確提出要著力探索解決農村普惠制金融服務難題的有效途徑,力爭到2012年末總體解決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金融服務問題。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對記者說:“我們指導各地在扎實調研摸底和詳細測算基礎上,因地制宜,一鄉一策,實施"兩點兩機包村包片"戰略,即分別采取設立標準化營業網點和簡易營業網點,布設POS機和ATM機,實施臨近機構信貸員包村包片等服務方式,部分地區還采取流動服務車提供定時定點服務等其他簡易便民形式。”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進展,貧困偏遠地區農村金融服務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截至2010年底,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從2009年6月末的2945個減少到2312個,有10個省份和5個計劃單列市率先實現鄉鎮金融機構全覆蓋;原有708個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基礎金融服務缺失問題總體解決,全國31個省份和5個計劃單列市均已提前實現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
在談到今后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時,這位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銀監會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據記者了解,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均等化建設,切實解決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被列為“十二五”期間的一項主要任務。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關于“在注重防范風險前提下,推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健康發展”的要求,在切實加強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培育步伐,積極探索集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上述負責人也透露,銀監會將認真總結分析前期推進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工作力度,由解決基礎金融服務覆蓋向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增強金融服務功能轉變。制定詳細布設規劃,重點做好物理網點建設,整合農村金融資源,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加強網點風險管控,有效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更好滿足農戶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