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邊的小餐廳到人來人往的菜市場,從煎餅攤到出租車,甚至街頭的乞丐都用起了二維碼乞討……毋庸置疑,掃碼支付已經成為一種新潮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時代已然拉開了序幕。
風生水起的移動支付
似乎一夜之間,人們就進入了掃碼支付的信息化時代。移動支付的高速普及,讓我們見證了互聯網神奇的顛覆力量。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57.9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增長率為85.6%。其中,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38.6萬億元,約為美國的50倍。
僅就消費者的感知而言,日常生活中人們掃碼支付的頻率,要遠高于傳統的刷卡支付。尤其是在農村這些偏遠的地區,很多沒有安裝POS機的小店,幾乎都支持掃碼支付。無獨有偶,五一假期回老家,去小診所買創可帖的時候,意外的在診所里看到了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二維碼。特意在小診所觀察了半個多小時,很多村民已經能夠熟練的拿出智能手機完成掃碼支付。。
短短幾年的時間,移動支付超越了POS刷卡支付,這并非偶然。準確來說,更便捷的掃碼支付,是移動支付大爆發的最大優勢。當然了,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才是移動支付成為國內主流支付方式的源動力。
按照中國移動公開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移動4G用戶為5.86億,加上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4G用戶,國內4G用戶數量逼近8億。另據一些行業專家預測,2017年底國內4G用戶將突破10億。
越來越完善的4G網絡,近8億的4G用戶,支撐著移動支付的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微信和支付寶不斷加大補貼力度,這也是移動支付火爆的另一個利好因素。按照這一趨勢,我們或許很快就能進入無現金時代。
安全是移動支付最大隱患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不法分子通過手機木馬,可以將消費者手機中的支付賬號、密碼、身份證信息、聯系人信息、照片等隱私信息回傳服務器,甚至直接截獲短信驗證碼盜刷手機用戶銀行卡,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經濟損失的極端案例。
最近幾年,微信或支付寶中的資金被盜已經成為了高發事件。中國銀聯的相關調查顯示,2016年電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約有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表示遭遇過電信網絡詐騙并因此造成損失,較2015年上升11個百分點。安全問題儼然已經成為懸在移動支付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眾所周知,目前掃碼支付是移動支付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由于二維碼生成很容易,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這一漏洞,利用掃碼支付竊取用戶的核心信息,并竊取用戶的銀行卡或移動支付平臺的資金。加之用戶的安全防范意識較弱,移動支付領域資金失竊事件頻頻出現,移動支付的安全隱患也暴露出來。
從技術角度來說,移動支付涉及智能手機客戶端、二維碼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目前都沒有完善的安全機制。更重要的一點是,諸如微信和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并沒有經過銀聯或銀行這樣的金融官方渠道,移動支付都是基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交易。既沒有安全標準,又沒有完善可行的安全機制,移動支付過程中出現資金失竊事件也在意料之中。
不可否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以及360這樣的安全企業,都針對移動支付失竊出臺了一些賠償條款,但有多少資金失竊用戶能夠順利拿到賠償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很多第三方平臺的賠償機制隨時會發生變化,用戶資金安全仍面臨嚴峻大考,這也是我們進入無現金時代的最大障礙。
掃碼支付時代還有多遠
事實上,資金安全不過是影響移動支付普及的諸多因素之一。上升到產業的高度來說,移動支付除了面臨安全這一隱患外,還面臨來自政策層面的監管,以及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眼下,爆發的移動支付即將遇到瓶頸。
真正對移動支付構成威脅的,還是來自政策層面的監管。來自媒體的報道稱,央行正在大力整治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截至2017年1月,全國范圍內摸排確認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機構239家,查處150余家,其余仍在核查中。此外,政府監管部門也針對高速增長的移動支付出臺具體的監管政策,如何保證資金沉淀安全將會放在監管的首位。
眾所周知,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經常會有大量的資金沉淀。一些不自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一旦將沉淀的資金挪做他用,就會對用戶的資金安全產生威脅。此前,國內曾經出現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攜款潛逃的情況。正因于此,人民銀行在2016年首次開展支付機構分類評級工作。
據悉,人民銀行的分類評級是依據客戶備付金管理、合規與風險防范、客戶權益保護、系統安全性、反洗錢措施、持續發展能力等六項監管指標和企業內部管理等自律管理指標,將支付機構分為A、B、C、D、E的5類11個級別。納入評級工作后,政府監管部門能夠對第三方支付進行有效監管。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移動支付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并非本文中提及的這些。最近兩年的電商促銷中,支付寶曾經出現了高頻的支付無響應事件,這同樣是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絆腳石。眼下,政府監管部門對于移動支付的監管仍舊處于起步階段,移動支付行業像POS支付一樣走向標準化運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寫在最后:金融無小事,以掃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其中潛在的風險也需要理性對待。尤其需要警醒的是,基于互聯網的移動支付,安全矛盾會隨著移動支付的爆發變得更加尖銳,這才是國內移動支付行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