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傳統POS必將消亡,智能POS成為主流;有人認為現在的智能pos都是過渡性產品,二維碼才是那個代替掉任何POS的終結者;還有人認為支付將成為底層技術,未來將成為各行業的標配,大致意思也就是說未來將沒有支付公司,但支付無處不在。以上說的都是對的我無心反駁,無垠的時間長河證明了任何時間跨度夠長的預言都會成真,因為沒人能活的那個時候并反駁這類預言說的是廢話。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切都有可能,所以那些標榜自己成功預言了這個,成功預言了那個的專家或者叫先知,皆都是臭不要臉的蹭熱點者。
但對于一些行業趨勢分析類的理論研究,是可以為不同的角度提供參考價值的,我們都戰斗在市場的一線,所以我們相比預言更需要的是預判,面對市場有了基本的預判我們就可以調整接下來的走位以及技能釋放,以保證自己不死于后知后覺。
2017年“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物聯網”等概念很是火熱,有商業嗅覺的已經聞到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對“智能POS”有所期待,恰巧的是央行最近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傳統POS在2016年甚至出現負增長,這也說明傳統POS市場迎來了頸瓶期,甚至可以說傳統的銀行卡收單市場迎來了歷史拐點,所以我們需要更清楚的進行預判,以下自身觀點不擔保正確性只給各位稍作參考之用。
圍繞融合支付+收銀臺的解決方案為什么會被小微商戶嗤之以鼻?
目前市面上現有的幾家智能POS品牌無論是從外型上還是從功能上,幾乎都大同小異,簡單點說現有的智能POS揉和了pos機、收銀機、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卻唯獨沒有自己獨有的功能,它是混血兒很漂亮但不具備“不可替代性”的能力。所以很多人稱它們是“偽智能”是“噱頭”是“玩概念”。無論某拉給他貼上“中國第一臺互聯網云POS”的高科技外衣,還是號稱“全國銷量遙遙領先、市場占有量第一”的自吹自擂,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號稱高科技產品的技術門檻其實比較低,加上國內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措施都很弱,而山寨能力又尤其強,一款新產品出來最先面對的就是各位行業老大哥365度無死角抄襲或貼牌代加工,更要面對諸多知己隊友隨時睜開的“寫輪眼”。當然結局大家都看到了,所以現在的智能POS基本上全無二樣并且毫無新意。
無論是傳統POS機還是收銀機還是智能手機本身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功能都將趨向更全面的“一體模式”,本身就朝著互相融合的方向進化,而把摘取各家功能揉和而成的產品定義為“新物種”,絕不是靠另起一個高科技新概念的名字就可以決定的;譬如小額消費市場的主力行業零售、百貨、商超內使用的收銀臺本身就是非常成熟的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無論是聚合支付掃碼還是會員營銷、卡券核銷等功能,其更新迭代的成本尤為低廉而且高效,說難聽點,你還沒有的時候人家已經有了,又憑什么讓商家再選擇一次呢?
現實中很多真正的小微商戶根本不需要那么復雜全面的收銀臺功能,他們只需要一張二維碼,而且還是自己打印的那種轉賬類,足矣。所以現在的智能POS圍繞融合支付+收銀臺的解決方案或許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具有全行業普適性。
智能pos的發展普及可能不會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近年來多方參與了傳統POS在銀行卡受理市場上的布設,由于傳統POS不屬于高精尖設備,本身靈敏度要求不高,所以損壞幾率比較低頻再加上各機構對終端按期維護率極低,讓市場沉積了大量的老舊機型,同時“跳碼套利”給諸多收單機構帶來的紅利期讓他們不折手段,面對競爭新布設的機器價格越來越低的同時質量也越來越低,甚至市場上充斥著相當數量的二手POS機。
近年來各類媒體平臺上都日復一日的播放著關于“銀行卡被盜刷”“POS機被裝盜刷裝置”等新聞,這些現實情況都導致銀行卡的受理環境的惡化已經到了歷史最高潮。上文已經說到傳統POS在2016年已經出現負增長,這是已經飽和的市場反饋的警報,吃飽了就要新陳代謝這是自然規律。每天商戶有關張歇業的也有開門大吉的,如今的終端布設更多的是更新換代而不是每年為新開店面布設終端帶來的純數據增長。
所以2017年開始應該有大批的老舊機型以及不合格傳統POS會遭到市場淘汰,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歷來是用戶接受能力高,操作培訓和支付習慣培養成本較低的土壤,非常適合新鮮事物的成長,所以老舊的被淘汰了換上貌似更高科技更互聯網的智能POS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循序漸進的必然趨勢。
面對真實商戶,大部分有理想的智能POS品牌都不敢讓用戶承擔過高的機器成本,所以來自用戶接受度的市場推廣阻力并不如想象中大,主要的阻力是來自于在這個商業模式里渠道們所能獲取到的利潤而已。這些都并不妨礙智能POS依舊會慢慢上量。如果有一天真的呈爆發式增長,無非取決于三點,一點是“資本的大力支持”各種補貼狂砸;第二點是“產品給用戶帶來的突破性價值”可以理解為用戶剛需;第三點是“商業模式給渠道們帶來的利潤”這是一線渠道推廣的動力源泉。
智能pos將最先成為銀行機構的寵兒
移動支付已經不是一個趨勢了,而是成為了目前最主流的支付方式,我們知道銀行更知道,今時不同往日,如何讓自己的卡連接更多的線下線上場景,能夠讓自己的卡在任何場景下使用是銀行的戰略級目標,所以你可以看見在銀行卡時代作為收單方的銀行機構,是布放POS終端量最多的一方,所以你可以看見在移動支付時代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做APP并且優化服務,為了受理環境甚至開始做聚合支付二維碼,以讓自己的銀行卡賬戶受理環境更加的全面另一方面借以打造自己的產品生態鏈。
銀行面對每年的吸儲壓力以及各類場景應用,相互之間都要競爭搶占商戶,既要有刷卡功能、手機閃付功能、又要有掃碼功能還要有吸引商戶的“噱頭”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大數據采集等衍生的商業價值,所以智能POS進入各大銀行的采購清單是理所當然(不要擔心成本問題,現在進入銀行視線的智能POS成本與傳統POS價格相差不大,幾百元的價格銀行完全能夠接受),目前不僅各大銀行在為商戶推出安裝智能POS,就連銀聯商務也在為商戶布設更換成智能POS。對于銀行來說別管這東西有沒有用,別人有你就要有,而且最好是提前有,你可以看成這就是銀行拿錢來穩固現有地盤上的既有成果,所以他們必須要更新換代,這就是智能POS存在的天然價值。
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只能再次錯失彎道超車的機會
而反觀我們的部分收單機構呢?他們也知道真實商戶量就是根就是命,但一開始路走歪了想立馬調頭回歸正軌又豈非易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銀行、銀商等巨頭再次席卷走大量優質商戶,想要彎道超車的機會比較渺茫,相當一部分收單機構、支付公司之所以顯得很貴,其價值來源于支付牌照資源的稀缺性,扒掉了牌照的外衣很多支付機構根本沒有其他生存能力。17年以前套碼帶來的紅利讓他們失去了進取的野心,而96費改讓他們失去了套利空間,營造交易量等數據賣身資本市場套現走人是他們最后再撈一波的絕佳機會。
技術開發能力欠缺,創新能力欠缺,渠道建設運營能力欠缺,真實商戶量欠缺,他們唯獨不缺的是交易量,套現群體提供的巨大虛假商戶交易量成為了他們在資本市場抬高賣身價格的砝碼。“為商戶提供小額、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務“原本是央媽當初對于諸多支付公司的殷殷期盼,但只有幾個爭氣的,剩下的都只剩失望,于是將其并購到其他產業中去發揮應有的價值是央媽針對廢物再利用的唯一態度。在支付技術已經成為底層基礎技術的今天,產品價值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唯一標準,從產品創新的角度出發,支付牌照并非必需品,純支付業務和收單業務已經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所以行業的未來絕對不屬于這類支付公司,他們沒有未來只有末路。
為什么微信、支付寶不能像銀聯一樣給其他支付公司或收單機構一口飯吃?不是不想給,是不能給也沒的給!不能給是因為央行規定支付機構之間不得互聯;沒的給是因為微信支付寶根本不需要他們,難道還放通道給他們拿手續費返利?后果恐怕是他們還會繼續服務套現行業。不僅如此微信支付寶的掃碼支付更加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得商戶者得天下,2016年微信支付寶竭盡全力對線下商戶加速擴張,其聲勢在鑼鼓喧天中達到了頂峰,可以說其對各行各業都進行了深層的滲入,讓掃碼支付徹底成為了繼現金支付、刷卡支付之后的消費者第三種主流支付方式。
短短幾年如此戰果得益于他們站在了銀行們的肩膀之上,線上直連銀行的基礎讓他們獲得了市場回饋的巨大紅利。而這時候銀聯才姍姍來遲發布了《銀聯二維碼支付技術標準》希望能夠聯合銀行、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相關企業反戈一擊,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掃碼支付的出現代替的是小額現金支付而不是刷卡支付
很多人認為二維碼將完全代替傳統POS,但我認為這個命題太過主觀判斷了。我們都知道微信支付寶的商戶收款二維碼的目標群體是小微商戶,小微商戶的特點就是交易金額大部分單筆交易是100元以下的,在二維碼收款沒有大面積普及之前,有多少人在付100元以下金額的時候是通過POS機刷卡的?我想絕大部分應該是現金吧?所以二維碼掃碼支付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代替了小額現金付款而不是POS機刷卡付款。當然掃碼交易搶占了一部分刷卡交易量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大多時候線下場景中較為大額支付的面對面交易時,傳統POS收單在處理爭議交易時,發卡行、收單方、銀聯有非常成熟的爭議處理方式,合規性合法性都比較健全,消費者和商戶已經擁有了對這種流程處理的成熟經驗,微信支付寶在這方面目前還是稍微欠缺的。所以馬云最新的口號是:讓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就支付頻率來看人們日常的小額消費占比較高頻主導地位,所以老馬完全有底氣這么喊。但請注意不是無卡社會,銀行卡有個人金融基礎賬戶的屬性,天然的無法或缺。
二維碼支付對于小微商戶唯一的價值就是比較便捷并且免于找零,二維碼臺碼作為受理終端介質的一種,根本不能承載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商業價值,而傳統POS終端乃至智能POS理應擁有可以承載各類商業模式的天然能力。將主流的支付方式聚合一起為商戶提供衍生的線上線下增值類服務,成為當下行業內的一個突破方向,一提到聚合支付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微信支付寶二維碼,部分聚合支付公司實質上就是微信支付寶服務商,靠手續費返利以及獲取流量變現來盈利;二維碼短期來看固然非常火熱,但長期來看硬件智能終端才能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市場價值。
智能POS具備極佳的商業拓展性
聚合支付最佳應用載體應該是智能POS,所以傳統POS終端廠商也迎來了產業升級甚至是轉型的巨大考驗,不僅要做智能設備,還要做行業解決方案,最好還得做大數據統計分析;單一的廠商、系統技術服務公司、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支付公司等各自為戰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一款具備完整商業模式的智能POS產品,每一方的角色不同,但歷史賦予的機遇是相同的。國內公司圍著2C轉了這么多年已經很難找到下嘴的地方,那么為什么不能像做C端一樣來做B端服務呢?
譬如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各類消費金融產品線下場景需求、基于LBS、Tms等技術建立城市、區、街、小區類城市服務類商圈? 智能手機是一個天然C端平臺,智能POS或許也可以成為一個B端平臺,如果只是把智能POS定位成工具類產品,那么他最終也許會和地攤上10塊錢一把的“多功能瑞士軍刀”一樣成為一個玩具。它的功能貌似很強大!可就是用不著。
當然我絕不認為現有的智能POS的形態就是最終極的形態,我相信會有人重新定義智能POS,就像把我們快淘汰了的自行車重新定義為“共享單車”而倍受資本膜拜一樣。所以我依舊看好智能POS,因為我心里就有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