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的強服務屬性決定了其不可能被互聯網完全改造,無論是餐飲場景中的智能硬件還是SaaS系統,抱著去人員服務的目的,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排斥。
實體店餐廳受制于場地和服務人員的規模,客戶流量的吞吐能力遇到用餐高峰期大多會運轉停滯,最主要的原因是運營和管理效率低下,而表現出來就是點餐、收銀的排隊長龍。
長時間的排隊不僅影響到用戶的用餐體驗,對于商家來說,服務龐大流量只能通過增添人手降低每位用戶被服務的等待時間,在高成本和低效率的擠壓下,商戶的盈利狀況可想而知。
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點餐系統不是什么新鮮事,杭州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二維火在當地也是一家獨大,但市場和用戶教育尚未成熟,全國范圍內留給智能點餐系統的機會還有很多。
旗魚點餐提供的產品是軟硬件相結合的一款App,硬件形態像是手持POS機和智能手機的共同體,服務員可以即時點餐下單,客戶也可以自助掃碼點餐,通過旗魚SaaS系統云端數據共享,訂單信息會自動分配至廚房、顧客、后臺、收銀臺。
服務員在這套智能點餐系統中充當了連接用戶與云端數據的橋梁,商家大可精簡服務人數控制人力成本,而用戶的服務效果卻比之前更好。
除了堂食的智能點餐,旗魚點餐也開放了遠程操作,用戶在排隊間隙甚至是未到店的情況下均可以掃碼點單,為避免用戶亂下訂單、惡意刷單,旗魚或許將協同商家開展基于地理位置的多種“征信”措施。而目前,旗魚的做法是用戶到店后,服務人員才會在“POS”機上向后廚下單。
全國推行后,旗魚點餐現合作的餐廳接近10000家,與傳統智能點餐系統綁定式消費的做法不同,旗魚推出按月付費,100元/月的消費金額算是試水,用戶后續的購買也完全可任意組合。
“我們不賣硬件,100元的月使用費是系統端”,旗魚創始人盧行之介紹,他們的目標用戶是那些傳統經營的中小餐廳或者是未規模化的個體經營者,尤其是以90后為代表的第二代餐飲老板。
智能點餐系統在提升餐廳經營、管理效率的同時,基于大數據算法,必然能夠收集點餐、收銀過程中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功能,餐飲老板可以在后臺隨時查看訂單詳情背后的服務員工作量、用戶口味喜好,店鋪流量比等。旗魚的想法是,為有選址和開店需求的B端提供數據和分析服務。
而用戶端的數據,例如支付源、身份信息等是旗魚下一步要采集的對象,但目的還是更好的服務餐廳商家,為他們提供科學且可視化的數據數據參考。當然,上述的數據,均采取大流量沉積后的平均值,不存在泄漏某一家餐廳信息的行為。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旗魚團隊接近70人,這是記者迄今為止采訪過的早期項目中團隊人數最令人震驚的,龐大的員工群體中,技術研發又占據了最大比重,用盧行之的話來說,他們很重視B端商家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