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時代,各大巨頭都試圖參與其中,憑借自身的傳統優勢,占據一個山頭,這帶來了從渠道到應用的各種碎片化。此時,聚合支付出現了,最直接的定位,就是處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戶之間,作為第四方支付將各種支付形式聚合在同一個平臺。聚合支付確實便捷了消費者,但是面對盈利模式、二清風險、同質化競爭等諸多問題下,聚合支付這一概念的最終受益者仍是同樣具備聚合支付能力的智能POS支付。
聚合支付目前按業務分類,一個是聚合網絡支付,將各種支付方式集成于自己的平臺,主要為電商服務。另一個是聚合支付收單,將不同支付方式的收單集于一個二維碼或者一個終端當中,主要為實體店服務。當然,在吸納足夠用戶之后,同時為電商和實體店服務的企業也有。生活中最初常見的聚合支付,是在各類商戶鋪設二維碼,該二維碼可以支持微信和支付寶,甚至翼支付、百度錢包、京東錢包等方式。用戶掃描二維碼之后,跳轉到一個聚合支付平臺,聚合渠道完成支付。通過這種形式,也可以吸引用戶關注,引流到其聚合支付平臺,從而服務線上電商,打通O2O。
聚合支付存在的三大問題。盈利模式:目前支付市場成熟,商戶和消費者都已經習慣了免費模式。在微信和支付寶爭相提現收費之后,付費服務的時代到來,聚合支付如何說服商戶為服務買單是一個挑戰;二清風險:聚合支付存在的前提是不涉及資金清算,所以不需要支付牌照,但是仍然有一些企業打“二清”的擦邊球。未來如果監管加強,聚合支付也將風云莫測;服務拓展能力:聚合各種支付方式是聚合支付的立身之法,但絕不是長遠的生存之道,做好服務,讓商戶為服務付費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在服務拓展方面,支付寶、微信等巨頭在擁有強大數據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可以輸出完善的服務體系,第四方服務該如何打好差異化也是一個挑戰。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聚合支付市場并沒有那么美好,而且競爭激烈使得這一市場迅速從藍海轉變成紅海市場。
聚合收單給了智能pos機會。在線下環境當中,基于二維碼的聚合支付由于成本低、物料鋪設快,快速的獲得了大量商戶,并且微信的支付關注機制助推下,使得聚合支付方獲得較好的開局。但是隨著微信、支付寶雙方更希望直接與商戶對接,微信支付關注機制改變,還有二維碼本身暴露出的安全問題,聚合支付的第二階段發展沒有那么樂觀。而此時,聚合支付另一支強大力量不斷崛起,而且在原有收單產業鏈的支持下,基于智能POS進行聚合支付收單的形式開始不斷進入商戶。智能POS最基礎的功能便是聚合支付,不僅僅支持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二維碼,更支持NFC支付,甚至有些智能POS還支持生物識別。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沒有硬件的支撐,用戶和商戶通過變換賬號從而變更服務非常簡單。聚合支付通過鋪設二維碼物料的做法,對于商戶而言也僅僅是一個賬戶的問題,商戶對此粘性不大,惡性競爭下仍然難以據守。而對于智能POS來說,擁有提供支付聚合的同時,還可以提供會員系統、卡券核銷、數據管理、ERP系統、CRM引流系統、人力管理、財務管理、物料管理等服務,對于商戶來說,在通過智能POS享受一定深度的服務之后,變更服務的成本將上升,如果需要變更,不僅僅是硬件設備需要變換,后臺數據也同時需要導出,這將影響商戶的日常運營。所以,收單機構更加有意愿將傳統POS改換成智能POS。
總的來說,聚合支付解決了碎片化問題,卻難以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在服務的變現上,基于賬戶的互聯網服務會被巨頭擠壓生存空間,二維碼聚合支付收單擁有足夠便捷性,但安全性顧慮和巨頭紅利之后,將難以滿足商戶深層次的增值服務需求。智能POS在支持聚合支付吸引商戶的同時,通過增值服務黏住商戶,憑借硬件優勢竊取聚合支付的革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