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硬一體打造餐飲業的大腦,為僵化的傳統餐飲世界提供新方案。”快公司大會頒獎詞這樣描述彭雷在行業創新中的卓越表現。12月30日,在2017快公司大會上,客如云創始人兼CEO彭雷榮獲了“2016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獎。此外,客如云也斬獲“2016中國最佳創新公司”獎項。這一年,彭雷帶領他的企業團隊在企業級服務市場披荊斬棘,確立起客如云在餐飲服務行業的領先地位,獲得業內人士和服務用戶的一致好評。這一切與彭雷前瞻性的戰略領導是分不開的。在本次論壇上,彭雷就“大數據如何助力餐飲行業騰飛”這一話題,分享了他對數據創新的獨特見解。

大數據普及化,餐飲企業數據聯網迫在眉睫
隨著數字化信息的發展,大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2000年,數字存儲信息只占全球數據量的25%,75%的信息存儲在報紙、書籍、膠片、磁帶等媒介上。而到2013年,全球總存儲數據量達到1.2ZB,其中數字數據占比超過98%。數字數據的存儲量以每三年增長一倍的速度增長。“現在人類每天創造數據的速度幾乎超過2000年以前人類創造數據的總和。”彭雷舉例解釋說,“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分鐘里,Amazon產生了$203596的銷售額,Uber產生了1389次駕駛,App Store上已有51000個app被下載,Google上出現240萬的新搜索請求,Facebook有701389次賬號登陸,Twitter上發布了347222條新推文。”信息數據化的程度在大幅提,數據的商業價值也在逐漸凸顯出來。
餐飲行業,作為百業之首,其每年交易額超過3萬億,占據服務業的半壁江山,且增長速度高于GDP。彭雷回憶“百團大戰”的情景,他表示,餐飲與網絡的結合,即餐飲O2O(線上到線下)的模式應始于2010年團購的興起,自此,餐飲O2O市場規模占總餐飲規模的比重逐漸增大。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餐飲O2O市場規模為1615.5億元,占餐飲行業總體的比重為5.0%,預計2018年餐飲O2O市場將達到2897.9億元,在未來會有很大上升空間。
然后,餐飲O2O的規模增長源于C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徹底互聯網化。B端餐飲商戶信息化程度極低,與C端形成顯著不對等。彭雷介紹說,基于餐飲行業分散、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等多種因素,B端餐飲商戶的互聯網滲透程度極低。一方面,B端內部系統橫向難以打通。餐廳收銀設備普遍脫機離線,供應鏈、點餐、收銀、營銷、等位等環節脫鉤,各項賬目數據分立,形成信息孤島,這造成了餐飲商戶內部多套系統并行,營運效率降低。另一方面, B端與C端消費者的縱向連接也難以打通。消費者智能手機里常用的微信、支付寶等app難以與商戶的業務系統實時互動。彭雷感慨說:“如果餐飲營運是一張網,那么B端面臨著橫向、縱向各個節點斷開的困境。客如云四年來不斷整合餐飲數據,并不斷挖掘其中的價值。”
挖掘數據價值,助力餐飲行業騰飛
實時捕捉供應鏈數據,采購、庫存管理合理化。盡管不同地域的口味不同,但通過數據可以量化原料的使用數量。彭雷舉例說,客如云可以計算出廣州每人每年吃辣椒的數量。他介紹說,大數據分析使得餐飲商戶更精準地預測餐廳銷售情況、食材損耗及周轉率,從而量化食材進購安排,降低資金占用率。此外,通過整合供應鏈,比如整合一條街上具有相同食材的商戶,統一進貨,增強議價能力,降低采購價格,進而降低成本。據統計,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將對供應鏈問題的反應時間提升41%,供應鏈效率提升10%甚至超過36%,跨供應鏈的整合提升至30%以上。
數據選址,智能決策。改變以往商戶憑經驗選擇門店地址的情況,大數據可以根據某商圈的營業數據、客單價進行預測,對開店選址給出精準建議 。此外,客如云與百度合作,通過地圖數據構建分布熱力圖,進行可視化展示,找出人群密集、消費聚攏區域,為商家選址提供智能決策。彭雷告訴我們,通過大數據選擇人群密集且服務范圍未涉及的區域開設新店,對餐飲行業,尤其是快餐連鎖店,是十分有益的。
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業務增值。彭雷向我們展示了客如云的增值服務案例,并告訴我們,客如云通過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數據,找出顧客的口味喜好、餐飲習慣和品類偏好等,給商戶提供改進建議,為商家決策提供可靠支撐。
分析餐飲人效,提高餐廳盈利狀況。彭雷表示,基于店內員工工作情況分析人效,可以優化店內運營效率,數據顯示,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員工日均多休息1個小時,翻臺率提升7%,員工流失率下降12%,企業收益提升25%。
數據建模自動授信,跟進金融服務。客如云與錢包金服合作推出“低門檻、無抵押、純信用、可分期償還”的金融服務——分期付、流水貸,擁有近億消費者以及消費者行為和信用分析,擁有超過上萬家供應商和供應商的銷售數據與信用分析。客如云通過數據建模分析企業盈利能力,獲得比銀行更充分的數據,在嚴格風控的基礎上建立有效信用體系,提供企業金融支持,解決中小餐飲企業資金周轉難和貸款難的問題,滿足其擴大規模的需求。
多種營銷方式,提高盈利水平。大數據給出消費者畫像,鎖定高消費能力的顧客,喚醒沉睡顧客,提升餐企的閑時利用率,提升利潤。此外,彭雷介紹說客如云正在嘗試跨業態的交叉營銷,比如消費者在一家餐廳消費后,會被推送一家異業商戶的消費優惠券,比如超市,且這些異業商戶同處于一個商圈。彭雷介紹說,跨業態營銷的驗券激活率比單純的單門店營銷高出三倍。如果能夠打通同一商圈的商戶,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高效互通,助力B端商家進入智能化時代
作為新三板餐飲SaaS服務第一股,客如云為以餐飲為主的服務業商家提供軟硬件一體、云端結合的SaaS產品,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覆蓋從預定、排隊、外賣、點菜、收銀、會員卡、優惠券、供應鏈等所有環節的O2O解決方案。
“四年來,客如云都在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是為商家提供像iphone一樣的智能設備。”彭雷說著,臉上露出自信地笑容,“在過去8年里,iPhone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智能手機讓我們實時在線,高效互聯。但B端商家缺少這樣的智能終端,無法與消費者的智能手機進行雙向的實時互動。客如云打造軟硬一體的SaaS模式產品,希望如如Iphone一般真正帶給服務業升級的機會,讓消費者和商家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和智能。”
彭雷介紹說,客如云將不斷夯實產品、本地服務能力、第三方平臺這三大壁壘,實現高效互通,助力B端商家進入智能化時代。據悉,客如云2017年還將目標鎖定在國際市場。2017年1月5日至8日,客如云將出征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7消費電子展CES,為正式進軍國際市場打前站。

大數據普及化,餐飲企業數據聯網迫在眉睫
隨著數字化信息的發展,大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2000年,數字存儲信息只占全球數據量的25%,75%的信息存儲在報紙、書籍、膠片、磁帶等媒介上。而到2013年,全球總存儲數據量達到1.2ZB,其中數字數據占比超過98%。數字數據的存儲量以每三年增長一倍的速度增長。“現在人類每天創造數據的速度幾乎超過2000年以前人類創造數據的總和。”彭雷舉例解釋說,“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分鐘里,Amazon產生了$203596的銷售額,Uber產生了1389次駕駛,App Store上已有51000個app被下載,Google上出現240萬的新搜索請求,Facebook有701389次賬號登陸,Twitter上發布了347222條新推文。”信息數據化的程度在大幅提,數據的商業價值也在逐漸凸顯出來。
餐飲行業,作為百業之首,其每年交易額超過3萬億,占據服務業的半壁江山,且增長速度高于GDP。彭雷回憶“百團大戰”的情景,他表示,餐飲與網絡的結合,即餐飲O2O(線上到線下)的模式應始于2010年團購的興起,自此,餐飲O2O市場規模占總餐飲規模的比重逐漸增大。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餐飲O2O市場規模為1615.5億元,占餐飲行業總體的比重為5.0%,預計2018年餐飲O2O市場將達到2897.9億元,在未來會有很大上升空間。
然后,餐飲O2O的規模增長源于C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徹底互聯網化。B端餐飲商戶信息化程度極低,與C端形成顯著不對等。彭雷介紹說,基于餐飲行業分散、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等多種因素,B端餐飲商戶的互聯網滲透程度極低。一方面,B端內部系統橫向難以打通。餐廳收銀設備普遍脫機離線,供應鏈、點餐、收銀、營銷、等位等環節脫鉤,各項賬目數據分立,形成信息孤島,這造成了餐飲商戶內部多套系統并行,營運效率降低。另一方面, B端與C端消費者的縱向連接也難以打通。消費者智能手機里常用的微信、支付寶等app難以與商戶的業務系統實時互動。彭雷感慨說:“如果餐飲營運是一張網,那么B端面臨著橫向、縱向各個節點斷開的困境。客如云四年來不斷整合餐飲數據,并不斷挖掘其中的價值。”
挖掘數據價值,助力餐飲行業騰飛
實時捕捉供應鏈數據,采購、庫存管理合理化。盡管不同地域的口味不同,但通過數據可以量化原料的使用數量。彭雷舉例說,客如云可以計算出廣州每人每年吃辣椒的數量。他介紹說,大數據分析使得餐飲商戶更精準地預測餐廳銷售情況、食材損耗及周轉率,從而量化食材進購安排,降低資金占用率。此外,通過整合供應鏈,比如整合一條街上具有相同食材的商戶,統一進貨,增強議價能力,降低采購價格,進而降低成本。據統計,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將對供應鏈問題的反應時間提升41%,供應鏈效率提升10%甚至超過36%,跨供應鏈的整合提升至30%以上。
數據選址,智能決策。改變以往商戶憑經驗選擇門店地址的情況,大數據可以根據某商圈的營業數據、客單價進行預測,對開店選址給出精準建議 。此外,客如云與百度合作,通過地圖數據構建分布熱力圖,進行可視化展示,找出人群密集、消費聚攏區域,為商家選址提供智能決策。彭雷告訴我們,通過大數據選擇人群密集且服務范圍未涉及的區域開設新店,對餐飲行業,尤其是快餐連鎖店,是十分有益的。
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業務增值。彭雷向我們展示了客如云的增值服務案例,并告訴我們,客如云通過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數據,找出顧客的口味喜好、餐飲習慣和品類偏好等,給商戶提供改進建議,為商家決策提供可靠支撐。
分析餐飲人效,提高餐廳盈利狀況。彭雷表示,基于店內員工工作情況分析人效,可以優化店內運營效率,數據顯示,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員工日均多休息1個小時,翻臺率提升7%,員工流失率下降12%,企業收益提升25%。
數據建模自動授信,跟進金融服務。客如云與錢包金服合作推出“低門檻、無抵押、純信用、可分期償還”的金融服務——分期付、流水貸,擁有近億消費者以及消費者行為和信用分析,擁有超過上萬家供應商和供應商的銷售數據與信用分析。客如云通過數據建模分析企業盈利能力,獲得比銀行更充分的數據,在嚴格風控的基礎上建立有效信用體系,提供企業金融支持,解決中小餐飲企業資金周轉難和貸款難的問題,滿足其擴大規模的需求。
多種營銷方式,提高盈利水平。大數據給出消費者畫像,鎖定高消費能力的顧客,喚醒沉睡顧客,提升餐企的閑時利用率,提升利潤。此外,彭雷介紹說客如云正在嘗試跨業態的交叉營銷,比如消費者在一家餐廳消費后,會被推送一家異業商戶的消費優惠券,比如超市,且這些異業商戶同處于一個商圈。彭雷介紹說,跨業態營銷的驗券激活率比單純的單門店營銷高出三倍。如果能夠打通同一商圈的商戶,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高效互通,助力B端商家進入智能化時代
作為新三板餐飲SaaS服務第一股,客如云為以餐飲為主的服務業商家提供軟硬件一體、云端結合的SaaS產品,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覆蓋從預定、排隊、外賣、點菜、收銀、會員卡、優惠券、供應鏈等所有環節的O2O解決方案。
“四年來,客如云都在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是為商家提供像iphone一樣的智能設備。”彭雷說著,臉上露出自信地笑容,“在過去8年里,iPhone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智能手機讓我們實時在線,高效互聯。但B端商家缺少這樣的智能終端,無法與消費者的智能手機進行雙向的實時互動。客如云打造軟硬一體的SaaS模式產品,希望如如Iphone一般真正帶給服務業升級的機會,讓消費者和商家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高效和智能。”
彭雷介紹說,客如云將不斷夯實產品、本地服務能力、第三方平臺這三大壁壘,實現高效互通,助力B端商家進入智能化時代。據悉,客如云2017年還將目標鎖定在國際市場。2017年1月5日至8日,客如云將出征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17消費電子展CES,為正式進軍國際市場打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