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錢芳CEO李英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銀聯二維碼支付難以真正普及,因為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先入為主,要讓用戶改變消費習慣會很難。
12月12日,中國銀聯發布二維碼支付標準,這意味著官方在對二維碼支付進行認可之后,目前已經正式開始落地執行。與實體銀行卡支付的差異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變化,銀聯二維碼支付后臺賬戶仍基于實體銀行卡賬戶。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銀聯二維碼支付至少擁有以下特點:
1、 銀聯二維碼支付比以往的線下POS機使用場景更為廣泛,除了線下覆蓋的中小微商戶,線上也可使用電子版的二維碼掃碼支付;
2、 因為銀聯二維碼后臺仍然基于實體銀行卡賬戶,因此與銀行利益高度重合,銀聯二維碼支付是利用現有的銀聯體系基礎發展移動支付業務,要好于各家銀行單獨運營;
3、 銀聯二維碼支付一端將主要依靠銀聯自身的APP以及各大商業銀行的手機APP以及中小支付機構推出的APP,另一端將依靠支持銀聯二維碼支付的終端;
4、 未來人們去ATM機不用帶實體卡,只需要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完成取款或轉賬。
中小支付機構找到“靠山”
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呈現雙寡頭格局。根據易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排名如下:第一,支付寶,市場份額55.40%;第二,財付通,市場份額32.10%;第三,拉卡拉,市場份額4.40%。
也就是說,支付寶和財付通已經占據了移動支付市場87.5%的份額,這讓眾多中小機構飽受“冷落”,想從微信和支付寶手中搶奪地盤也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但銀聯二維碼支付的出現,仿佛讓他們找到了“靠山”。易觀互聯網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標準為中小支付企業發展二維碼支付提供了便利,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因為銀聯也是一個轉接清算機構,目前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以外,更多的支付機構是通過銀聯的通道進行結算,因此,中小支付機構會更容易接受銀聯的二維碼支付標準以及隨后推出的相關產品,也可以借用銀聯的掃碼支付終端,降低推廣成本。對于銀聯來說,接入銀聯的支付機構越多,銀聯的規模優勢也將越大。”
果然,在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發布后,第三方支付機構隨行付已經宣布支持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成為首批支持該標準的支付機構之一。這意味著,隨行付旗下二維碼支付產品,將進入銀聯二維碼條碼支付受理體系。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中小第三方支付機構將支持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中小支付機構也將成為銀聯博弈微信和支付寶的重要抱團力量。而銀聯和中小支付機構,都將成為贏家。
仍難撼動微信和支付寶地位
實際上,商業銀行面對日益興盛的微信和支付寶的線下二維碼支付,此前已經采取了多種對策,主要包括:
1、 從銀行賬戶往微信和支付寶充值資金時,對微信和支付寶收取手續費(微信和支付寶實際執行時僅在提現環節收取手續費),而商業銀行自己的手機銀行轉賬免費,吸引用戶在手機銀行多停留;
2、 與包括蘋果、三星、華為和小米等在內的手機廠商推出NFC支付;
但銀聯二維碼支付的潛力不應該被忽視,因為相比聯合手機廠商推出、顯得有些不溫不火NFC支付,銀聯二維碼支付更具有優勢:
第一, 相比尚難成為主流的NFC支付,二維碼支付的習慣已經被微信和支付寶培養,銀聯此舉也是順勢;
第二, 對于以往的NFC支付,Apple Pay、Huawei Pay等需要用戶使用相應品牌的手機,一旦用戶更換新手機品牌也就意味著用戶消失,但銀聯二維碼支付與手機品牌無關,用戶不用為換手機煩惱;
第三, 銀聯以往在線下POS機積累了海量用戶,這些用戶未來有望轉化為銀聯二維碼用戶。
基于上述幾大優勢,未來銀行系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甚至從微信和支付寶手中搶下部分市場份額。
不過,移動支付的推廣依賴渠道和場景,微信和支付寶有著電商和社交場景的優勢,并通過補貼等活動大力布局線下場景,已經在用戶和商戶數量等方面構建起護城河,地位仍然會比較穩固。
當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占據移動支付領域近90%市場份額的前提下,試想當一個人在某家超市或餐廳消費時,原本早已習慣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但要讓對方從現在起打開手機銀行APP或銀聯APP通過銀聯二維碼掃碼支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維碼支付的市場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王蓬博說,隨著銀聯以及其成員機構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逐步推出相關業務,未來基于消費場景的市場爭奪將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