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線下支付的遭遇戰已在轟轟烈烈的開戰。從2014年開始支付寶展開線下營銷活動,每單最高補貼20元,繼前一年線下POS折戟沉沙之后,再度進軍線下收單業務。事后支付寶否認這是在搶銀聯的生意,而銀聯則放出風聲:希望支付寶天天來戰。
2015年2月,微信支付宣布每周二為“微信支付日”,每周二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可在多個商家享受立減10元的優惠。不知道這算不算對銀聯喊話的一個回應,只是這一次微信連否認競爭的話都懶得說了,挽起袖子直接開干。
支付寶和微信相繼宣布與家樂福達成合作,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門店可使用各自的錢包進行支付,還有優惠及紅包奉上。緊接著,華潤萬家也宣布旗下的商超品牌已全線接入支付寶錢包支付。
這場線下支付的遭遇戰,已然開打。攻方是各路響馬,守方是銀聯巨無霸。最終究竟會是你的炮箭利,還是我的城樓堅?
銀聯的第一張王牌是他的刷卡器:在支付寶和微信的終端鋪設之前,印有銀聯標的刷卡器幾乎是國內唯一能見到的刷卡器,而這些數量龐大的刷卡器也是線下支付的唯一入口。作為這個入口的管理者,銀聯有權不受理任何他認為不符合資質的卡片(理由多是安全原因)。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VISA,若想在中國發卡也必須和銀聯合作發行印有銀聯標志的卡片,否則就找不到可以受理的終端。至于支付寶們,不過是攻陷了幾個超市而已,世界很大,你們該出去看看。
銀聯的第二張王牌是他對銀行卡的控制力:銀聯握有國內最全的銀行卡收單通道,在支付寶推出線下POS之后不久,銀聯就曾緊急召集第三方支付機構,要求“跨法人交易不得繞過銀聯“。2014年,銀聯又發布,禁止使用了銀聯通道的第三方機構直連銀行。這都是銀聯借由自己強大的通道能力,對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實施高強度的管理力度。
銀聯的第三張王牌是銀行卡:誰的卡片、誰的品牌,誰轉接。”銀聯相關人士針對取消雙標卡透露出這樣的信息,發卡其實本不在銀聯的控制范圍內,但若想在銀聯的刷卡器上受理,銀行卡也必須遵循銀聯的規則。
支付寶錢包和微信錢包,雖然它們都不是銀行卡,但通過刷卡器掃描手機端二維碼的過程,同樣實現了電子錢包驗證用戶的真實性,同樣可以脫離刷卡器完成扣款流程,銀聯雖大,后面就是刷卡器。各路響馬已經殺到了家門口,銀聯卻仍將希望寄托于之前的陰蔭。反觀支付寶們,放眼的是整個產業鏈,光憑這一點,銀聯已經折了第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