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進刷卡手續費價改pos機現場注冊或成趨勢
刷卡手續費價改已成定局,9月6日時間關卡的倒逼下,央行和銀聯正緊鑼密鼓地各自推進相關準備事宜。
繼3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出臺之后,5月4日,銀聯各地分支機構對各地支付機構及其下屬公司進行了一輪培訓,進一步明確了未來產業鏈各方的權責利界定。
經濟觀察報經培訓會議內容獲悉,價改時間表倒逼下,打造實時化驗證場景正成為其下一階段的攻堅目標。根據培訓資料顯示,短期內,對商戶真實性的關注和對二清機構的整肅成了銀聯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當下的線下收單市場依然處于混沌變局。
5月3日,央行第一輪發放的支付牌照已屆滿五年到期時效,然而截至經濟觀察報發稿前,央行尚未公布續牌機構名錄,目前支付機構展業已處于無牌經營的真空期。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央行仍在對各家支付機構進行檢查評定,而“工作尚未結束”。“央行內部對于未來支付機構的態度現在內部也存在分歧,現在檢查的工作量非常大,連銀聯商務、通聯這兩家一貫被認為是銀聯嫡系的機構都被祭出‘殺猴儆雞’,加之續牌時間已經延后,可能續牌的名單不會那么快出來。”該人士告訴本報。
盡管幾乎所有支付機構都眾口一詞地呼喚借貸分離和刷卡手續費市場定價,但這一天真正到來之前,黎明前的黑暗還是讓人倍感煎熬。“今年是支付機構史上最難熬的一年,沒有之一。”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副總裁告訴經濟觀察報,“即是2014年因為百億套現風波央行行叫停了8家第三方支付在部分省市的新商戶拓展,也依然是有針對性的監管,而今年是地毯式的排查,幾乎沒有一家支付機構被落下。”
9月6日之后,新價格體系上線。支付亂局是否能夠得以終結依然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央行的壓力
和以往不同,今年以來,進駐各支付機構的巡查工作以央行牽頭為主。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透露,去年偽卡盜刷、套現案件風險整體呈現激增態勢,加上泛亞、e租寶等幾大百億級互聯網金融平臺接連出事,今年央行加大了對互聯網金融領域違法違規事件的整肅力度。“無論是盜刷還是套現,隨著風險敞口的擴大,很容易釀成社會風險和群體性事件。洗錢更甚,監管的態度是零容忍的。”該人士表示。
一資深第三方支付市場人士告訴本報,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的收單亂象中,一方面銀聯飽受“裁判員+運動員”的詬病,另一方面央行的監管失職也一度備受輿論詰問。“在支付業務層面,央行無論是其本身還是下設分支機構都存在很大的尋租空間。”該人士表示。
而在這一輪的排查中,央行則表現得相當給力。
除去銀聯的協助,央行甚至動員了公安、工商等部門的力量,共同成立了整治支付違法犯罪辦公室,對大小支付公司的分支機構進行了地毯式的檢查,檢查重點是二清機構和備付金挪用。除此以外虛假商戶也是擺在人行面前的一個難題。值得注意的是,一度被認為是銀聯嫡系的銀聯商務和通聯,也因涉為二清機構放通道而遭到了央行的查處。
4月14日,央行領銜的14個部委聯合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微妙的是,本該在5月3日之前出爐續牌名單遲遲未能面世。
“現在檢查的工作量非常大,許多還沒有結束,加之續牌時間已經延后,可能續牌的名單不會那么快出來。”該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在對待第三方支付未來的定位上,央行內部態度存在一定分歧,“一部分人認為部分支付機構的一些行為已經擊穿了行業底線,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整體持雪藏態度,另一部分則認為行業整體發展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應該給予適度空間,讓其發展。”
銀聯的轉身
“721”的分潤機會,即根據發卡行、收單方、銀聯7:2:1的分潤比例對MCC(商戶類別碼)界定的手續費收入進行分配的機制——終于到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
盡管銀聯依然無法從對“直聯”(銀行和收單機構繞開銀聯,直接對“721”中屬于銀聯的“1”進行分潤)的圍追堵截中脫身,但短期內,對商戶真實性的關注和對二清機構的整肅已經成為銀聯重點關注的內容。所謂二清機構是指區別于作為一清機構的銀行和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
經濟觀察報獲悉,銀聯將一手配合央行排查支付機構違規行為,一手打造實時化驗證場景,雙管齊下。
根據《銀聯卡特約商戶注冊管理規程》(業管委15年18號文)要求,現場注冊指通過指定的應用,在實體特約商戶現場完成基本信息錄入的注冊方式。
“商戶現場注冊,在發展商戶的時候要拍照片傳資料,還原真實場景和MCC對應的信息。”接近銀聯人士透露,盡管9月6號之后,MCC的價格分類將不復存在,但MCC分類仍將存在和保留,用于大數據分析說,“現場注冊的方式開始向手機端遷移,通過手機GPS定位記錄拍照獲取商戶的經營名址、注冊名址、商戶聯系人信息、商戶門店照片、商戶證照照片;基本信息外的其他信息,需收單機構通過逐個或批量的方式在商戶管理平臺補全,如商編、計費信息、清算信息等。”
而另一方面,銀聯錢包中也嵌入了虛假商戶舉報有獎的模塊,發動群眾的力量對市場進行監督。
除此以外,未來的大半年,對銀聯而言,挑戰也甚為繁重——系統改造及測試、直聯商戶計費資料調整、商戶協議換簽、清算調整、非標價格商戶現場注冊及評估,銀聯工作的時間表也已經清晰。
本報獲得資料顯示:2016年9月6日開始,銀聯將對發卡機構系統實施一刀切的原則,銀聯系統統一按照新標準進行清算。而在此之前,銀聯要求各家支付機構5月6日前制定價改協議換簽計劃并提交至銀聯分公司,并確認價改工作接口人和負責人名單,并自6月起每月3日前提供上月商戶協議換簽、直聯和間聯商戶計費資料調整進度至銀聯,在5月10日前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統籌手續費調整各項工作,在9月6日之前完成所有商戶協議換簽,并完成商戶注冊系統中的參數調整。8月5日后,銀聯將不再受理價改前發生交易的調整清算。9月2日,銀聯將進行周期計費清算調整,9月3日發送周期清算文件,9月5日完成資金劃撥,10月10日的周期計費按照價改后的標準清算。
與此同時,2016年5月17日起,新增減免類、特殊計費商戶必須評估,新增優惠類商戶可以開始評估;5月17日至9月2日之間入網的優惠類商戶,在2016年9月2日必須完成現場注冊并提交評估;2016年9月6日起新增優惠類商戶必須評估。
據了解,實施指南已于2016年4月底前由技管委秘書處向全網發布。交換規范的其他修訂內容報技管委審議后,與調價指南涉及的規范修訂內容,將一并于2016年6~7月正式向全網發布。
道阻且長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規定,發卡行服務費費率水平和網絡費費率已雙雙降低,借貸分離和取消MCC價格分類一步到位:費率水平降低為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貸記卡交易不超過0.45%。費率水平降低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由發卡、收單機構各承擔50%(即分別向發卡、收單機構計收的費率均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325%)。
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借記卡交易單筆收費金額不超過13元,貸記卡交易則不再封頂。銀行卡清算機構收取的網絡服務費不區分借、貸記卡,單筆交易的收費金額不超過6.5元(即分別向收單、發卡機構計收時,單筆收費金額均不超過3.25元);收單機構收取的收單服務費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收單機構與商戶協商確定具體費率。
在此前的費率標準中,單筆手續費26到38元之間封頂,而現在直接按照手續費費率計價,上不封頂,由此來看,大額套現的成本高了很多。
然而多位接受采訪的支付機構人士認為,雖然二清和套現套碼的問題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但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換一種形式存在。
“套現的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不會消失。這是一個難以根治的問題。”一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現行費率體系下,各家銀行的手續費各有參差,封頂25元以內不等,利息基本均為萬分之五,新規執行之后,取現的整體成本將大大降低,能夠分流部分小額套現的行為。而大額套現事實上是市場剛需。此前民間借貸利率太高而信用卡套現成本太低,因此會出現大量偽卡套現的情況。未來套現成本會相應增加,難度也會提高,但只要信用卡的套現成本低于民間借貸的利率,套現就還會存在。”
一資深市場人士補充認為,價改后,縣鄉和三農優惠都將消失,而新的套利洼地也將轉移到新的享受費率優惠的領域,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規定,對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商戶,按照“費率水平保持總體穩定”原則確定優惠費率,優惠期2年;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及慈善機構,實行發卡行服務費和網絡服務費全額減免。因此這兩大領域有可能形成新的套利洼地。“新的價格體系落地之后,幾百種MCC套碼形式變成了兩類商戶包裝行為,排查難度大大降低。套利可能不會那么容易,但是不能保證消失。”
“相應地,只要市場有需求就會有人變相地去做二清,二清可以幫助套現,可以獲得資金沉淀,雖然現在國家整肅的力度很大,難度也在加大,但就像黑市一樣,它總有辦法悄然滋生。”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