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這起號稱“套現第一案”的案件已成功告破,搗毀非法套現窩點1個,抓獲包括這對夫妻在內的團伙成員4名。據悉,該案是自200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相關解釋對“信用卡套現”明確定性以來,全省首例、全國最大的一起非法經營銀行卡套現案件。
匿名電話 舉報套現窩點
今年1月初,廈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大隊接群眾匿名電話舉報稱,位于江頭東路某居民樓的多個房間,可能涉及銀行卡非法套現。接到匿名電話后,警方立即制定初步方案,進一步核實舉報內容的真實程度。
警方首先便衣裝成一般持卡人,對可疑地點進行秘密調查,很快就證實了舉報人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即廈門人許某勝長期以來租用湖里區江頭東路一居民小區多個房間,分別作為接待室、刷卡室,雇用員工作幫手,先后使用10多臺pos機大肆為他人進行信用卡套現活動,非法經營數額每月達數千萬元之巨,許某勝按照套現金額的1.5%向持卡人收取費用,從中牟取暴利。
為抓賊與賊做鄰居兩星期
但是,由于許某勝辦事謹慎,對陌生面孔的客人也比較排斥,交易過程一般不讓客戶進入刷卡室,而且還很有戒備心地在刷卡室里裝有探頭,他自己一般就在這里辦公。而他老婆陳某雙和其他的員工則在接待室里辦公,雖然這個接待室比較開放,但從表面看不出有什么違法。另外,刷卡室和接待室也不在同一樓,而且那里的樓道也比較小,如果警方貿然行動,不但不好下手,而且犯罪嫌疑人還有可能聞風乘機銷毀證據。
為了不打草驚蛇,經過一番周密部署,警方隨即秘密行動,在窩點附近租了一個套房,近距離和嫌犯當起了鄰居,好伺機尋找撒網機會。
套現窩點驚現幾麻袋刷卡單
經過一番的偵查后,2010年1月27日,機會終于來了。警方利用許某勝的妻子從接待室里出來前往刷卡室之際,在轄區江頭派出所的協作下,組織十余名警力對刷卡室、接待室兩個作案場所同時進行沖擊,當場抓獲許某勝等4名犯罪嫌疑人,繳獲POS機具13臺、銀行卡273張、手提電腦1臺、驗鈔機1臺、現金6.82萬元及大量的簽購單、賬冊等作案工具,凍結了犯罪嫌疑人銀行賬戶內用于墊付客戶套現的資金41萬元。
雖然初戰告捷,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但是,現場查獲的不算多的現金讓警方起了疑心,如此大手筆的“買賣”會不會還有另外的隱匿的窩點還未被發現呢?于是,警方乘勝追擊再次深入調查,最終通過物業查到許某勝還同時在該小區租了另外的房子。果然不出所料,在這個秘密的出租房里,警方發現整整幾麻袋的刷卡單。
套現POS機 均為外省市銀行發放
警方現已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許某勝、陳某雙(兩人系夫妻),兩人均三十出頭,系是廈門本地人。剛開始許某勝只是小打小鬧做一些套現的小經營,但之后夫妻便“強強聯手”做起了大生意。他們以湖里區江頭東路一居民樓的幾個房間為窩點,長期從事信用卡非法套現犯罪活動。夫妻倆通過印發名片、登報廣告、互聯網等方式招徠信用卡客戶,以虛構交易的方式大肆進行非法套現活動。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許某勝還雇請犯罪嫌疑人王某、高某焰在一房間接待刷卡客戶,并將客戶信用卡、密碼傳遞至另一房間,由犯罪嫌疑人許某勝進行刷卡操作。
根據現場查獲的13臺POS機和多家商戶的簽購單據,初步統計涉案商戶有52家,涉及汽配、通訊、建材、超市、電子、服裝等行業;涉案商戶的POS機全部為外省市銀行發放的POS機,涉及7家金融機構;涉嫌套現金額已達1億3千余萬元人民幣。
套現同時還代客“養卡”
偵查中,民警還發現犯罪嫌疑人有代客“養卡”的犯罪行為,即客戶刷卡套現后,將信用卡連同密碼交付給犯罪嫌疑人,到期后由犯罪嫌疑人代墊資金還款,并繼續刷卡套現,客戶變相長期占用套現資金,犯罪嫌疑人則按照每月1.5%的比例向客戶收取手續費。警方從犯罪窩點搜查并暫扣了157張疑是“養卡”客戶的信用卡,發卡行涵蓋廈門大部分商業銀行。警方正協調各家銀行對涉案信用卡進一步查詢、甄別。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昨日,警方還透露,目前主犯許某勝已于3月2日被廈門市檢察院批準逮捕,其余3名嫌疑人均在取保候審中。
□相關鏈接
警方提示:警惕披著“信用卡理財”外衣的套現團伙
非法套現往往與冒領信用卡及惡意透支等犯罪息息相關。去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解釋,對“信用卡套現”明確定性——違反國家規定,使用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以非法經營罪處罰;故意使用信用卡套現,將至少被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此前,銀行卡套現罪尚無法可依。
警方提醒,表面上,持卡人通過套現獲得了現金,減少了利息支出,但實質上,持卡人終究還是需要還款,如果持卡人不能按時還款,就必須負擔比透支利息還要高的逾期還款利息,而且還可能造成不良的信用記錄,以后再向銀行借貸資金就會非常困難,甚至還要承擔個人信用缺失的法律風險。因此,市民要時刻警惕那些披著“信用卡理財”外衣的套現團伙,千萬不要因為心存僥幸而背上巨大的風險包袱。 《廈門商報》供稿
,